仁術的意思、仁術的詳細解釋
仁術的解釋
(1) [kindness;humanity]∶仁道
非仁術也。——清· 方苞《獄中雜記》
(2) [carry out humanitarian rule]∶推行仁政的策略
無傷也,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孟子·梁惠王上》
詳細解釋
(1).施行仁政的策略。《孟子·梁惠王上》:“無傷也,是乃仁術也。” 朱熹 集注:“術謂法之巧者。”《續資治通鑒·宋哲宗元祐元年》:“陛下仁孝發於天性,每行見昆蟲螻蟻,輒違而過之,且敕左右勿踐履,此亦仁術也。”
(2).指醫術。 明 張浩 著有《仁術便覽》, 清 王士雄 著有《仁術志》,都是醫書。
詞語分解
- 仁的解釋 仁 é 一種道德範疇,指人與人相互友愛、互助、同情等:仁義(a.仁愛與正義;b.通情達理,性格溫順,能為别人着想)。仁愛。仁政。仁人志士(仁愛有節操的人)。仁義禮智(儒家的 * 思想)。仁至義盡。一視同
- 術的解釋 術 ù 技藝:技術。藝術。武術。學術。不學無術。 方法:戰術。權術。心術。 古代城市中的道路。 術 ú 古同“秫”,黏高梁。 術 ú 〔白術〕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可入藥。 〔蒼術〕多年生草本植物
網絡擴展解釋
“仁術”是一個具有多重内涵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儒家思想中的“仁政策略”
- 核心定義
“仁術”由“仁”(仁愛、慈悲)和“術”(方法、策略)組成,指以仁愛之心推行的治國或處世方法。最早見于《孟子·梁惠王上》:“無傷也,是乃仁術也”,強調統治者需以仁政關懷百姓。
- 曆史應用
朱熹在注解中稱“術謂法之巧者”,即通過巧妙的方法實現仁政目标。例如宋代哲宗時期,以“仁術”比喻對微小生命的憐憫,引申為治國需細緻入微的仁愛。
二、醫學領域的“仁愛之術”
- 醫德與醫術結合
明清時期,“仁術”被用于指代醫術,強調醫者需兼具仁心與技能。如明代張浩的《仁術便覽》、清代王士雄的《仁術志》等醫書,均以“仁術”為名,體現“醫者仁心”的理念。
- 實踐要求
古代醫家提出“仁人君子,必笃于情”,認為醫生需以同理心對待患者,體察其痛苦,方能實現“視人猶己”的仁術境界。
“仁術”既是中國傳統政治哲學中施行仁政的策略,也是醫學倫理中仁德與技藝的統一體。其核心始終圍繞“以人為本”的關懷,體現了儒家思想在不同領域的延伸與實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仁術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第一個漢字是“仁”,第二個漢字是“術”。
拆分部首和筆畫
- “仁”字的部首是人,表示與人有關。它由二橫和一點組成,總共有二筆。
- “術”字的部首是木,表示與木頭有關。它由五橫和一點組成,總共有六筆。
來源
《仁術》這個詞來源于《論語》中的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術且正,謂之仁。”古代文化中,“學”的過程需要通過不斷的習得和研究,而提到“有術且正”則表明學習的目标是達到一種高尚的境地,即仁德。
繁體字
《仁術》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仁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仁術》的寫法在古代并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 他在學習過程中時刻保持謙卑、勤奮和善良的品質,這便是他秉持着《仁術》來對待學習的态度。
組詞
- 仁心:指善良的心靈,關心他人。
- 德術:指道德的原則和藝術的技巧。
- 仁義:指以仁愛和正義為指導的行為準則。
近義詞
- 仁心:憐憫、慈悲、同情。
- 德術:道德、技藝、才能。
- 仁義:仁愛、仁慈、人道。
反義詞
- 仁心:無情、冷酷、狠心。
- 德術:惡行、無德、拙術。
- 仁義:邪惡、不義、殘暴。
總結
《仁術》這個詞彙源自《論語》中的一句話,表示通過學習和習得精湛的技藝、追求高尚的道德境地。它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仁”和“術”,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人和木。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沒有太大變化,而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仁術」。《仁術》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仁心、德術和仁義等。近義詞包括憐憫、慈悲、道德和技藝等,而反義詞則包括無情、惡行、邪惡和不義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