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青城之禍的意思、青城之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青城之禍的解釋

指 宋 朝 徽 欽 二帝被 金 俘虜和 金末帝 被 元 俘虜事。 明 歸有光 《策問》之十四:“ 石晉 以十六州賂 契丹 ,中國失勢,以 宋太祖 、 太宗 之烈,不能争尺寸,終 宋 之世,武功不競,卒貽 青城 之禍,抑其故何也。”參見“ 青城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青城之禍"并非現代漢語詞典中收錄的标準詞條,其含義需結合具體曆史語境理解。該詞主要關聯中國曆史上兩起重大慘劇,均以發生地“青城”為名,具有強烈的警示意義:

一、 北宋末年的“青城之禍”(靖康之變關鍵事件) 指公元1127年初,金國軍隊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後,在汴京城南的青城(皇家齋宮所在地)對北宋皇室和朝廷進行的系統性擄掠與羞辱事件。它是“靖康之恥”的核心組成部分。

二、 明末清初的“青城之禍”(張獻忠屠蜀事件) 指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在建立大西政權(1644-1646)前後,于四川青城山地區及四川全境進行的大規模屠殺事件。青城山作為道教聖地,也未能幸免。

“青城之禍”一詞,承載着沉重的曆史記憶。它特指:

  1. 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發生于汴京青城齋宮的皇室被擄事件,标志着北宋王朝的終結和巨大民族屈辱。
  2. 明末清初(約1644-1646年)張獻忠軍隊在青城山及四川全境進行的大屠殺事件,是明末四川人口浩劫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詞的核心含義是指發生在“青城”這個特定地點、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重大曆史慘劇,具有強烈的悲劇色彩和警示意義。理解其具體所指,必須結合明确的曆史背景。

參考資料來源:

  1. 《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https://www.zhbc.com.cn/)
  2. 《續資治通鑒》[中華書局點校本] (https://www.zhbc.com.cn/)
  3. 《三朝北盟會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https://www.guji.com.cn/)
  4. 顧炎武《日知錄》[國學網] (http://www.guoxue.com/)
  5. 《明史·張獻忠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https://www.zhbc.com.cn/)
  6. 《四川通志》[中國地方志數據庫] (https://www.difangzhi.cn/)
  7. 歐陽直《蜀警錄》等明末清初史料 [中國基本古籍庫] (https://www.guji.com.cn/)

網絡擴展解釋

“青城之禍”是一個曆史典故,主要指中國宋金時期發生的兩次重大事件,均與“青城”地名相關:

  1. 北宋靖康之變(1127年)
    北宋末年,金軍攻破汴京(今開封),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被俘,史稱“靖康之恥”。據記載,金軍曾在汴京城南的青城寨駐紮,并在此地逼迫宋朝君臣投降。這一事件标志着北宋滅亡,南宋建立。

  2. 金朝滅亡(1234年)
    金朝末代皇帝哀宗在蒙古與南宋聯合進攻下,逃至蔡州(今河南汝南)自盡,金朝滅亡。部分史料提及金朝皇室被俘時亦涉及青城,因此後世将兩件事并稱為“青城之禍”。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細節,可參考權威曆史典籍或相關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阿蘭阿耨達山搬石砸腳背水陳兵在其頸禅堂斥邏镩子帶口盜徒得度堞壘惡鬥訛濫蝮虿撫字跟底鼓舞伎呵跸河海大學華夷揮麈交爵截止時間九儒十丐橛頭船墚地爖火猛犸民房醲化哝咶暖暖輕歌劇窮鱗戚戚嗟嗟鵲陵阒寥繩牀土锉矢願黍飯水彩熟事泰山鴻毛踏蘆渡江壇坫歎氣田面調停兩用帖文唾沫星晚爨瓦匜萎敗慰解烏鴉午楹顯默校梓邪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