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宋 朝 徽 欽 二帝被 金 俘虜和 金末帝 被 元 俘虜事。 明 歸有光 《策問》之十四:“ 石晉 以十六州賂 契丹 ,中國失勢,以 宋太祖 、 太宗 之烈,不能争尺寸,終 宋 之世,武功不競,卒貽 青城 之禍,抑其故何也。”參見“ 青城 ”。
“青城之禍”是一個曆史典故,主要指中國宋金時期發生的兩次重大事件,均與“青城”地名相關:
北宋靖康之變(1127年)
北宋末年,金軍攻破汴京(今開封),宋徽宗、宋欽宗二帝被俘,史稱“靖康之恥”。據記載,金軍曾在汴京城南的青城寨駐紮,并在此地逼迫宋朝君臣投降。這一事件标志着北宋滅亡,南宋建立。
金朝滅亡(1234年)
金朝末代皇帝哀宗在蒙古與南宋聯合進攻下,逃至蔡州(今河南汝南)自盡,金朝滅亡。部分史料提及金朝皇室被俘時亦涉及青城,因此後世将兩件事并稱為“青城之禍”。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細節,可參考權威曆史典籍或相關研究文獻。
《青城之禍》是一個成語,意為遭受不幸、災禍。它由兩個詞組成,分别是青城和之禍。
青城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青(青+一)和城(土+成)。青城在這裡表示地名,指中國四川省成都市青城山地區。之禍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之(一+丿一)和禍(示+咼),之在這裡表示連接詞,禍表示不幸和災禍。
成語《青城之禍》源自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在唐朝時期,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詩人,他在青城山遊玩時因為一些原因得罪了當地的官員,結果遭到了不幸和災禍的迫害。這個故事被後人用來形容遭遇不幸、災禍的境遇。
該成語也有繁體字的版本,即《青城之禍》。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青城的字形稍有不同,城字的上部分寫作“成”,下部分寫作“土”,整個字形更加簡潔。之禍的字形與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
他不小心得罪了那個有權有勢的人,從此遭受了青城之禍。
組詞:
- 青山:指青翠的山巒。
- 禍患:指災難和不幸的事情。
- 之地:相當于在……地方。
近義詞:不幸之事、禍害、災難。
反義詞:幸運、福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