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稱供祭祀用的粱。《周禮·春官·大祝》“辨六號” 鄭玄 注引 漢 鄭司農 曰:“《曲禮》曰:‘黍曰香合,粱曰香萁。’”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一:“ 宋 天子某敢昭告於太社:謹因仲春、仲秋,祗率常禮,敬以玉帛……明粢香萁,嘉薦醴齊,備茲禋瘞,用伸報本。”
(2).指豆稭。 唐 柳宗元 《起廢答》:“衆牽駒上燥土大廡下,薦之席,縻之絲,浴剔蚤鬋,刮惡除洟,莝以雕胡,秣以香萁。” 童宗說 注:“萁,豆莖。”
“香萁”是一個具有古典文獻依據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供祭祀用的粱
指古代祭祀時使用的精米(粱),出自《周禮·春官·大祝》的記載。鄭玄注引《曲禮》提到“黍曰香合,粱曰香萁”,說明其在禮儀中的專稱屬性。
豆稭
即豆類植物的莖稈,常見于農事或生活場景的描述。例如宋代文瑩《玉壺清話》中記載祭祀用“明粢香萁”,此處可能借指豆類作物相關材料。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禮》《玉壺清話》等文獻,或參考漢典、查字典等平台的古典詞條解析。
香萁(xiāng qí)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一種常見的香料。它屬于植物界,具有特殊的香味。
香萁的拆分部首為⺾(草字頭部首)和⺮(竹字旁),共包含12個筆畫。
香萁的來源主要是指植物原料,一般是指蘭科植物的塊莖,如香菜和香附。這些植物常用于烹饪、藥用或制造香料。
香萁的繁體字為「香蔂」。
古時候,香萁的漢字寫法可能存在變化,不過目前常見的寫法為「香蔂」。
1. 廚師在烹饪時加入了香萁,使菜肴更加香味四溢。
2. 這款香水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香萁,令人沉醉。
香萁的相關詞彙包括:香菜、香附、香水等。
香萁的近義詞可以是:香蔂。
香萁的反義詞可以是:無香味、臭味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