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釣缗的意思、釣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釣缗的解釋

亦作“ 釣緍 ”。 1.釣竿上的線。 晉 葛洪 《抱樸子·安貧》:“張魚網於峻極之巔,施釣緡於修木之末。” 宋 曾鞏 《寄郓州邵資政》詩:“溯險飛遊艇,探奇漾釣緍。” 明 徐渭 《野蠶》詩:“葉葉如蟲網,枝枝垂釣緡。” 郭沫若 《歸去來·浪花十日》:“到了海岸,看見他們各把一大卷釣缗解開來,盤旋在沙岸上。”

(2).垂釣。 唐 杜甫 《谒先主廟》詩:“遲暮堪帷幄,飄零且釣緡。” 清 顧炎武 《朱處士彜尊過餘太原東郊贈之》詩:“與爾皆椎結,於今且釣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釣缗(diào mí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古語詞,主要可從以下兩個層面理解:

一、字面本義:釣魚的絲線

“釣”指用餌誘魚上鈎的行為,“缗”原指穿銅錢用的繩子,後引申為釣魚用的絲線。該義項強調具體的漁具組件,見于古代文獻對垂釣活動的記載。例如《詩經》中雖未直接出現該詞,但《小雅·采綠》中“之子于釣,言綸之繩”的“綸”即與“缗”功能相似,均指釣線。

二、引申隱喻:謀取利益的手段

因“缗”亦作錢币計量單位(如“錢貫”),故“釣缗”衍生出以手段謀取錢財的隱喻義,含貶義色彩。此用法多見于批判社會現象的古代詩文,如唐代詩人筆下“豈知釣缗客,變作劫奪徒”的諷喻,暗指表面雅緻的垂釣者實為巧取豪奪之徒。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明确收錄“釣缗”詞條,釋義包含“釣魚的絲線”及“喻取得錢財的手段”雙重含義。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釋“缗”為“釣魚(縻)也”,印證其漁具本義。
  3. 《全唐詩》用例分析:如白居易《感興二首》中“魚能深入甯憂釣,鳥解高飛豈觸羅”的“釣”字語境,可佐證相關隱喻的文化背景。

此解釋綜合古典工具書與文獻用例,符合漢語詞義演變規律。

網絡擴展解釋

“釣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釣竿上的線
    指垂釣時使用的魚線,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 晉代葛洪《抱樸子·安貧》提到“施釣緡于修木之末”,描述在高處布置釣線。
    • 宋代曾鞏《寄郓州邵資政》詩中也用“探奇漾釣缗”描繪垂釣場景。
  2. 垂釣的行為
    引申為釣魚活動本身,常見于詩詞中。例如:

    • 唐代杜甫《谒先主廟》詩雲“飄零且釣緡”,借垂釣表達漂泊心境。
    • 清代顧炎武詩句“於今且釣緡”亦以垂釣暗喻隱逸生活。

二、補充說明

三、文獻與用法

該詞多用于古典文學,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常見于詩詞或仿古語境。需注意結合上下文區分“釣線”與“垂釣”的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闇惑抱官囚暴戾恣睢别統庯庩赤鞭赤燒打孔滴滴答答鬥食端匹短笻诟悖骨鼻孤犢觸乳規矩孤筱含才好評槐火懷玺蝗蝻化術回歸熱街禁急驚風撞着慢郎中峻逼寇警摳唆賴是勞績令績林海雪原離譜厲響美論孟姥鳴箫男廁所涅伏飄垡前嫌秋末氣味起小睿智商屯雙邊貿易司馬門檀弓陶琴跳浮鐵棒磨成針鐵片托理罔生委縱無筭相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