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k of nature;formed by nature] 天然形成的高超技藝
(1).天的職任。古以為王者法天而建官,代天行職事。《書·臯陶谟》:“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漢書·薛宣傳》:“帝王之德莫大於知人,知人則百僚任職,天工不曠。” 宋 蘇轼 《趙德麟字說》:“ 宋 有天下百餘年,所與分天工治民事者,皆取之疎遠側微,而不私其親,故宗室之賢未有以勳名聞者。”
(2).天然形成的工巧。與“人工”相對。 唐 韓愈 《贈族侄》詩:“自雲有奇術,探妙知天工。” 元 趙孟頫 《贈放煙火者》詩:“人間巧藝奪天工,鍊藥燃燈清晝同。” 郭小川 《長江組歌》:“人民群衆的雙手,更比天工巧。”
“天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解析:
天的職任
古代認為君王應效法天道設立官職,代表上天行使職責,即“代天行職事”。這一用法多出現在典籍或禮儀性文獻中,如《文選·陸倕·新刻漏銘》提到“神道無迹,天工罕代”。
自然形成的工巧
指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力,與“人工”相對。例如宋代黃庭堅《蠟梅》詩雲:“天工戲剪百花房,奪盡人工更有香”,強調自然造物的精妙。
“天工”既包含古代政治哲學中的職責象征,也廣泛用于贊美自然或藝術的非凡創造力。
天工,指的是神奇的天然造物,也指人類的精湛技藝和工藝品。它象征着天地間最高級别的創造力和才華。
天工的部首是"⺮",拆分後的部首是"⺮" (竹)和"口" (口),總共6個筆畫。
天工這個詞最早出現在《爾雅·釋天》一書中。在繁體字中,天工的寫法為「天工」。
在古時候,天工的寫法為「天功」或「天巧」,并且有些古籍中也出現了「天孔」或「天工無窮」的寫法。
1. 他的手藝真是天工,每一件作品都無比精緻。
2. 他的發明實在是天工造物,颠覆了我們的認知。
1. 天工巧匠
2. 天工石
3. 天工人智
1. 天才
2. 才華橫溢
3. 技巧高超
1. 拙劣
2. 笨拙
3. 不稱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