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候官的意思、候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候官的解釋

迎送賓客的候人,主管斥候的軍候,占卜吉兇的官員等,都可稱候官。(1)占候之官。《漢書·王莽傳下》:“又候官奏月犯心前星,厥有占,予甚憂之。”(2)執掌偵伺刺探情況的官員。《資治通鑒·齊高帝建元元年》:“候宮千數,重罪受賕不列,輕罪吹毛發舉,宜悉罷之。” 胡三省 注:“ 魏太祖 置候官,以伺察内外。”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卷七:“ 魏 有校事官,似 北魏 之候官, 明 之厰衛。”參見“ 候人 ”、“ 候者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候官”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用法分析。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作為古代官職

  1. 占候之官
    負責觀測天象、占卜吉兇的官員。例如《漢書·王莽傳》記載候官曾奏報“月犯心前星”的天象,用以推斷國運。

  2. 偵伺刺探的官員
    類似監察機構,負責情報搜集與監督内外官員。如北魏時期,魏太祖設置候官以監察官員行為,職能類似于明代的廠衛制度。

二、作為地域名稱

“候官”是福建地區的古縣名,東漢時确立,後因避諱改為“侯官”。其地域範圍在不同時期有所變化:

三、其他補充釋義

“候官”需根據具體曆史文獻區分其官職屬性或地理指向。若需進一步了解福州“侯官”文化或古代監察制度,可參考《資治通鑒》《癸巳存稿》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候官是什麼意思

候官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等待上任官職或者在某一職位等待接替者。這個詞常常用于描述官員的升遷、調動或者離任的過程。

拆分部首和筆畫

候官的拆分部首是亻(人)和口(口語),它的總筆畫數為9畫。

來源和繁體

候官一詞的來源比較明顯,它是由“候”和“官”兩個字組合而成。而繁體字“候”是“傍遽”的異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往往與現代有所不同。相比現代寫法的一體化和簡化,古漢字的形态較為複雜。候官在古時候的寫法是「侯」。

例句

1. 他因為表現出色一直在候官,等待升為區縣的主要官員。

2. 在候官過程中,他接受了各方面的考核和培訓。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
候任、候補、候選、官職、官位、升遷。

近義詞:
候選、候補、替代。

反義詞:
卸任、離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