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的意思、内江市的詳細解釋
内江市的解釋
在四川省中部、沱江中遊,成渝鐵路自此有支線通自貢、宜賓等地。1951年設市。人口1344萬(1995年)。盛産甘蔗。工業以制糖、造紙、棉紡為主。有“甜城”之稱。特産蜜餞和獅子頭豬、豬鬃。為沱江中遊的重要城市。
詞語分解
- 内的解釋 内 è 裡面,與“外”相對: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閣。内行(俷 )。内涵。 稱妻子或妻子家的親戚:内人。内親。内弟。 親近:内君子而外小人。 外 内 à 古同“納”,收入;接受。 外 筆畫數:
- 江市的解釋 瀕江的市集。 唐 杜甫 《放船》詩:“江市戎戎暗,山雲淰淰寒。” 宋 陸遊 《獨醉》詩:“江市魚初上,村場酒亦醇。” 清 黃景仁 《減蘭·登吳山遇雨》詞:“雨來江市,黯黯半天雲掛地。”
專業解析
内江市是中國四川省下轄的地級市,得名于沱江在境内的特殊地理形态。古稱"漢安""中江",因城郭位于沱江西岸,江水呈環抱之勢,形成"内水"格局,故自北周時期(578年)改稱"内江"。據《元和郡縣志》記載:"中江水,一曰内江,以其繞城西而東流,故謂之内江"。
從漢語構詞法分析,"内"字取《說文解字》"入也,從口入"之本義,既指沱江在城區的蜿蜒形态,又暗含"天府腹地"的區位特征。作為成渝城市群中心節點城市,其名實相符地體現着"巴蜀樞紐"的戰略地位。市域面積5385平方公裡,轄2區3縣,常住人口約314萬(2020年統計)。
該市别稱"甜城",源于明清時期發達的甘蔗種植與制糖業,《中國糖業史》記載其鼎盛期糖産量占全國26%。現代則以"成渝之心"聞名,境内有"内江八景"等文化遺産,孕育了張大千、範長江等文化名人。市名承載的不僅是地理标識,更是千年農耕文明與近代工業文明交織的文化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
内江市是四川省下轄的地級市,其名稱含義、地理特征及曆史背景可綜合如下解釋:
一、名稱由來
-
曆史演變:東漢時期設縣,曾名“漢安”“中江”。隋朝初年為避太祖楊忠名諱,将“中江”改為“内江”。名稱來源有兩種說法:
- 因沱江流經此地形成弧形河道,城市位于江水内側,故稱“内江”;
- 古代沱江北段稱“北江”,南段稱“南江”,合稱“中江”,後改“内江”。
-
地理關聯:名稱中的“江”指沱江,内江地處沱江中下遊,是四川盆地内部的重要城市。
二、地理與行政區劃
- 位置:位于四川省東南部,沱江下遊中段,東鄰重慶,南接泸州,西連自貢、眉山,北毗資陽。
- 面積與人口:總面積約5385平方公裡,2020年常住人口314.07萬,轄2區(市中區、東興區)、2縣(資中縣、威遠縣),代管縣級隆昌市。
- 地形氣候:以丘陵為主,東南、西南有低山環繞;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三、特色與文化
- 經濟标籤:因盛産甘蔗和制糖業發達,素有“甜城”之稱。
- 文化底蘊:被譽為“書畫之鄉”“文化之鄉”,張大千(大千文化)故裡,同時是“體育之鄉”。
- 交通地位:曆史上為“川中樞紐,川南咽喉”,成渝鐵路等重要交通線貫穿。
四、曆史沿革
- 1951年正式設市,現為四川省重要工業城市,以制糖、造紙、棉紡為傳統産業。
如需更詳細數據(如行政區劃調整、經濟指标等),可參考四川省政府及統計局發布的官方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闆檻兵柄不見的倉皇出逃超授忱悃雠虜蠢事刺環蹿跶瑳瑳德運點派獨吞仿效猦狸分式撫背句芒貴交環餅豢池灰然豁然饑飽勞役結發夫妻九籥爛黃虀淚妝楞嚴會聯床風雨靈衣流邁門戶人冥紙幕燕鼎魚内德佞道排版乾飯掐死栖踞忍志三門幹部颯灑適長公主十親九眷水底撈月踏腳滔瀁亭置推造威能吾輩祥異現疾説法小戴禮寫境行百裡者半于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