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宿舂的意思、宿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宿舂的解釋

《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飡而反,腹猶果然;適百裡者宿舂糧;適千裡者三月聚糧。”本指隔夜舂米備糧。後以“宿舂”指少量的糧食。《周書·韋孝寬傳》:“常以邊外之軍,引其腹心之衆。我無宿舂之費,彼有奔命之勞。” 宋 蘇轼 《杭州上執政書》之二:“然三 吳 風俗,自古浮薄,而 錢塘 為甚,雖室宇華好,被服粲然,而家無宿舂之儲者,蓋十室而九。” 清 王晫 《今世說·雅量》:“ 朱子殷 瓶無宿舂,歌呼笑傲,不改其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宿舂”是一個源自《莊子·逍遙遊》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源與基本釋義

  1. 出處:出自《莊子·逍遙遊》:“適百裡者宿舂糧”,本指隔夜舂米準備糧食,強調為遠行提前備糧的行為。
  2. 引申義:後引申為“少量的糧食”,常用于形容儲備有限、僅夠短期所需的情況。例如《周書·韋孝寬傳》提到“我無宿舂之費”,即強調無需耗費過多糧草。

用法與文學實例

讀音與争議

該詞多用于文言或文學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莊子》原文及曆代注釋(如、3、8)。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宿舂

宿舂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括“宿”和“舂”兩個部分。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宿”字的部首是宀,總計5畫;“舂”字的部首是舌,總計8畫。

來源

“宿舂”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農村中的一種場景。在古時候,農民為了加工糧食,常常需要晚上舂米,以便第二天能夠煮粥或者制作面食。因此,“宿舂”指的是晚上使用舂米機器舂米的行為。

繁體字寫法

“宿舂”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由于漢字的演變,有些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不過,“宿舂”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和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1. 農村裡的人們常常用宿舂來加工稻谷。

2. 爺爺回憶起小時候,經常跟我說他晚上宿舂的場景。

組詞

組詞的相關内容,請根據上下文提供更多信息。

近義詞

沒有找到與“宿舂”相近義的詞語。

反義詞

沒有找到與“宿舂”相反義的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