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eally;indeed]∶确實;的确
事實說明,老黃的辦法确乎有效
(2) [firm;staunch]∶剛強的樣子;堅而高的樣子
(1).堅而高貌;堅剛貌。《易·乾》:“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确乎其不可拔,潛龍也。” 陸德明 釋文:“ 鄭 雲:‘堅高之貌。’《説文》雲:‘高至。’”《呂氏春秋·下賢》:“﹝得道之人﹞迷乎其志氣之遠也,昏乎其深而不測也。确乎其節之不庳也。”《後漢書·李固傳論》:“據位持重,以争大義,确乎而不可奪。”《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侵擾北方”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 淵 執節彌固,不為利迴,守志匪石,确乎彌堅。”
(2).猶把握;持重。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風骨》:“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則風清骨峻,篇體光華。” 唐 韓愈 《送齊暤下第序》:“下之人剋己慎行,确乎其無惑於上也。”
(3).确實,的确。 朱自清 《回來雜記》:“中等經濟的人家,确乎是緊起來了。” 老舍 《駱駝祥子》一:“他确乎有一點像一棵樹,堅壯,沉默,而又有生氣。” 郭澄清 《大刀記》第七章:“這時的 梁永生 ,确乎是正在一面聽彙報一面想問題。”
“确乎”是一個書面色彩較濃的副詞,其含義及用法可總結如下:
一、核心詞義
确實無疑:表示對事實或狀态的肯定,相當于“的确”“确實”()。例如:
堅毅持重:古義中可指性格堅剛、立場不動搖()。如《後漢書》評價李固:“據位持重,确乎而不可奪。”
二、相關拓展
三、使用注意 該詞多用于書面表達或文學作品中,口語中更常用“确實”。在教學中,常結合六年級課文《匆匆》分析其情感表達作用。
确乎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确定、肯定、無疑。表示事情或情況明确,沒有疑問。
确乎的部首是石字旁,全拼為“què hū”,共有10個筆畫。
确乎的來曆可以追溯到古代。在《漢書·蒯通傳》中出現了“确乎”的用法,表示确定、肯定。
确乎的繁體字為「確乎」。
在古代,确乎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使用篆書時,該字的形狀可能有所差異。
1. 經過調查,我們确乎得出了正确的結論。
2. 他的說法确乎是實事求是的。
- 确确實實: 很确定的意思
- 肯肯定定: 對某事有明确的認可
- 确實: 指事實明确,沒有疑問
- 确切: 意味着準确無誤,完全正确
- 不确: 表示不确定,有疑問
- 否定: 表示否定,不同意某事或某種觀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