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官軍的意思、官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官軍的解釋

[goverment army] 舊時國家的正式軍隊

天陰黑,自張柴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嘗行。——《資治通鑒·唐紀》

詳細解釋

舊稱政府的軍隊。 晉 葛洪 《抱樸子·至理》:“昔 吳 遣 賀将軍 讨山賊,賊中有善禁者,每當交戰,官軍刀劍皆不得拔,弓弩射天皆還向。” 唐 杜甫 《悲陳陶》詩:“都人迴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花月痕》第四六回:“ 狗頭 夤緣獻策,破了 烏衣 官軍。” 吳組缃 《山洪》十六:“說是有一支官軍要從 徽州 那邊翻山過來,經過本縣,開到 清弋江 前線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官軍”是古代漢語中對政府或朝廷所轄正規軍隊的稱呼,在不同曆史文獻中均有明确記載。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官軍指舊時國家或朝廷直接管轄的正式軍隊,區别于地方武裝或民間勢力。該詞常見于史書及古典文學中,如《資治通鑒》提到“自張柴村以東道路皆官軍所未嘗行”。

  2. 曆史背景與用例

    • 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描述官軍與山賊作戰時兵器失效的情景,體現其官方性質。
    • 唐代:杜甫《悲陳陶》中“日夜更望官軍至”反映了民衆對朝廷軍隊的依賴。
    • 明清小說:如《三國演義》提到“官軍望風披靡”,強調其作為政府軍事力量的象征。
  3. 近義詞與相關概念
    近義詞包括“官兵”“朝廷軍”,反義詞則為“叛軍”“義軍”等非官方武裝。其核心特點是代表中央政權行使軍事職能。

  4. 現代語境中的延伸
    當代雖不再使用“官軍”一詞,但其内涵可類比為國家正規軍,如現代軍隊體系中的國防軍。

總結來看,“官軍”是古代對政府正規軍隊的統稱,承載着維護政權、平定動亂的功能,常見于曆史及文學作品中。如需更全面例證,可參考《資治通鑒》《三國演義》等原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官軍

官軍(guān jūn)指由官方組織或主持的軍隊,是指在古代中國曆史上由官員統領的正規軍隊。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官軍》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官(宀,示)和軍(冖,軍)。其中,官的部首是宀,總共5畫;軍的部首是冖,總共6畫。

來源

《官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國家設立官職以管理事務,軍隊則由政府組織和統帥。因此,官軍就是由官方組織或主持的軍隊。

繁體

繁體字《官軍》将“軍”字中的“冖”改為“軍”,其餘部分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官軍可以寫作“官軍”,即将“軍”字中的“冖”改為“軍”。

例句

明朝時,官軍與農民起義軍進行了多次激烈的戰鬥。

組詞

官府、軍隊、官方、軍事,官衙、軍旅、官員、軍營

近義詞

官兵、守軍、官方軍、官府軍

反義詞

義軍、私軍、民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