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詩的詞句。 宋 梅堯臣 《張淳叟獻詩永叔同永叔和之》:“ 張君 獻詩詩詞巧,美女插花嬌醉春。” 明 吳應箕 《述懷》詩:“《詠懷》好詩詞,能無自愧息。”
(2).詩和詞。《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匡超人 初時不好問他,偷眼望那書上圈的花花緑緑,是些甚麼詩詞之類。” 郭小川 《痛悼敬愛的周總理》詩:“在病危時還一再聆聽 毛6*主6*席 的光輝詩詞。”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詩詞漢語 快速查詢。
詩詞是詩與詞的統稱,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詩歌,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基本概念
詩詞是漢字文化圈特有的文學形式,其中詩適合“言志”,側重表達志向;詞更適合“抒情”,以婉約或豪放風格傳遞情感。兩者均需遵循嚴格的韻律和語言凝練性。
曆史發展
起源于上古社會生活,與勞動生産、宗教儀式及愛情活動密切相關。早期詩、歌、樂、舞一體,後逐漸獨立成體。《尚書》記載“詩言志,歌詠言”,《禮記》進一步說明詩、歌、舞的關聯性。
特征 | 詩 | 詞 |
---|---|---|
形式 | 分古體詩(自由)和近體詩(嚴格格律) | 依詞牌填寫,句式長短不一 |
鼎盛期 | 唐代(近體詩成熟) | 宋代(婉約派、豪放派并立) |
代表作 | 李白《靜夜思》(五言絕句) | 蘇轼《水調歌頭》(詞牌名) |
語言凝練
用高度精煉的文字表達豐富意象,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字的動态化運用。
韻律規範
近體詩需符合平仄、對仗、押韻規則;詞則嚴格依詞牌聲律填寫。
文化傳承
作為中華文化精髓,詩詞承載着曆史情感與哲學思想,其形式美感是漢語獨有的藝術表達。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詞作品或創作技巧,可參考《毛詩》《全宋詞》等典籍,或查閱權威文學研究資料。
《詩詞》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主要指的是中國古代的詩歌和韻文,是古代文學的重要形式之一。詩詞是以一定的韻律和格律進行創作,以表達作者的情感、思想和對世界的感悟。
《詩詞》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讠”(讠是左邊的部首)和“寺”(寺是右邊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9畫。
《詩詞》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其中,“詩”一詞最早出現在《爾雅》一書中,意為“歌頌”、“歌謠”。而“詞”一詞最早見于《詩經》一書,意為“詠史抒懷”的文學形式。
在繁體字中,詞為「辭」,詩為「詩」。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時候,詩的寫法為「詩」,字的寫法為「字」。古代的漢字書寫多采用篆書或隸書,形狀較為簡單,線條直接。
1. 他喜歡讀唐詩宋詞,因為其中蘊含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2. 這篇詩詞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深情。
1. 詞曲:指的是詞和曲的結合,即以詩詞為歌曲的歌詞。
2. 詞人:指擅長寫詞的文人。
1. 韻文:與詩詞相同,指的是有一定韻律的文學作品。
2. 古詩:指古代的詩歌作品。
現代散文:與詩詞相對,指以散文的方式來寫作的現代文學形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