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捶鈎 ”。 1.鍛打帶鈎。《莊子·知北遊》:“大馬之捶鉤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 郭象 注:“拈(玷)捶鉤之輕重,而無豪芒之差也。” 成玄英 疏:“捶,打鍛也;鉤,腰帶也。”
(2).喻功夫純熟。 唐 杜甫 《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詩:“應手看捶鈎,清心聽鳴鏑。” 唐 劉禹錫 《絕編生墓表》:“夫權衡所以揣輕重,不為捶鈎者設也。” 清 黃鷟來 《雨晴遊弘濟寺》詩:“捶鈎暢玄旨,妙理窮指摘。”
“捶鈎”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漢語詞彙,其解釋可結合不同文獻來源分為以下兩點:
部分資料(如)提到“用巧妙手段誘騙或打敗對方”,但此解釋未見于高權威性文獻,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或誤傳,建議以《莊子》及唐詩用例為準。
捶鈎(chuī gōu)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錐形或彎曲的工具捶打的鈎狀物。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一種特定的動作或手段。
拆分部首和筆畫捶鈎的部首是扌(手部),它由8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字形捶鈎這個詞的來源并不确定,但在現代漢字中使用了簡化字的形式。在繁體字中,捶鈎的寫法為「捶鉤」。
古時候漢字寫法根據古代漢字的書寫規範,捶鈎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考證。
例句他用鐵棍捶鈎砸開了門。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組詞:鈎心鬥角,鈎心鬥斤。
近義詞:鈎打。
反義詞:挂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