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鴻績 ”。
亦作“ 鴻勣 ”。宏偉的業績。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原道》:“ 夏後氏 興,業峻鴻績,九序惟歌,勳德彌縟。” 唐高祖 《舉義旗誓衆文》:“放 後主 於 江都 ,復先帝之鴻績。” 唐 于邵 《釋奠武成王樂章·迎俎酌獻》:“進具物,揚鴻勣,和奏發,高靈寂。” 明 陸采 《明珠記·榮封》:“其壻 王仙客 ,家學不忝鳳毛,居官綽有鴻績。”
“鴻績”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óng jì,其核心含義指宏偉的業績或卓越的成就。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義拆解:
“鴻”意為宏大、偉大;“績”指功績、成就。二者合稱,強調在某一領域或曆史時期取得的非凡功業。
異體寫法:
古籍中也寫作“鴻勣”,例如唐代文獻《舉義旗誓衆文》中“復先帝之鴻績”。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原道》:
“夏後氏興,業峻鴻績,九序惟歌,勳德彌縟。”
(意為:夏朝興起,功業宏偉,政事有序,德澤深厚。)
唐高祖《舉義旗誓衆文》:
“放後主於江都,復先帝之鴻績。”
(指恢複先帝的宏偉功業。)
適用場景:
多用于正式場合或文學性表達,如祝福語、曆史評述等。例如:
“祝你事業有成,業峻鴻績!”。
近義表述:
可與“豐功偉績”“殊勳異績”等詞替換,但“鴻績”更側重曆史或集體性成就。
如果需要更具體的古籍原文或現代例句,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史資料。
《鴻績》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鴻蒙宏大的功績,偉大的成就。它是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鴻”和“績”。
根據漢語拆字規則,我們可以知道,《鴻績》的第一個字“鴻”的部首是“鳥”,它的總筆畫數是19。 而第二個字“績”的部首是“纟”,它的總筆畫數是11。
《鴻績》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獻中。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後漢書·孔融傳》中,用以形容孔融的傑出才華和卓越貢獻,後來逐漸形成一個獨立的詞彙。
《鴻績》的繁體字為「鴻績」。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鴻績》為例,古代的寫法可能更加古樸,字形間的連筆也有所不同。
1. 他在科學研究領域取得了鴻績,為國家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 曆史上有許多偉人留下了不朽的鴻績,激勵着後人。
1. 鴻績豐功:形容功績卓越,業績豐富。
2. 鴻績卓著:形容成就非凡,名聲顯赫。
3. 鴻績彪炳:形容成就輝煌,業績突出。
1. 近義詞:偉績、輝煌、功勳、成就。
2. 反義詞:微績、無為、無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