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髡簪的意思、髡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髡簪的解釋

亦作“髠簪”。指和尚和道士。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景靈行香》:“ 紹翁 以為祖宗在天之靈,必不願歆於異教,且市井髠簪之庸人,皆宜斥去。近者 淳祐 進書例,用僧道鐃鼓前導,朝廷有旨勿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髡簪”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代僧人與道士的合稱,屬于對宗教人士的統稱。該詞由兩部分構成:

二、文獻用例

宋代葉紹翁《四朝聞見錄·景靈行香》中記載:“市井髡簪之庸人,皆宜斥去”,此處借“髡簪”暗含對僧道群體的貶義評價,認為其混雜于市井且缺乏德行。

三、文化背景

該詞反映了古代對僧道兩類宗教人士的并稱習慣,但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部分文獻中可能隱含負面色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情感傾向。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四朝聞見錄》原文或相關宗教史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及源起

《髡簪》(kūnzān)是一個古代的漢字詞語,通常指剃去或剪掉頭發,是古代中國的一種發型處理方式。

部首和筆畫

《髡簪》的部首是「髟」,同時也是這個詞的第一部分。「髟」表示頭發。《髡簪》的第二部分是「簪」,它是由「⺮」和「⻍」組成,總計有16畫。

繁體字

《髡簪》的繁體字為「髠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髡簪」的寫法略有不同。詞語「髡」多以「㿼」代替「髟」,「簪」則會以「⺮」(竹子的意思)和「⻏」(束發用的箬篦)組合而成。

例句

1. 他的頭發太長了,需要去理個髡簪。

2. 古代官員通常會用髡簪來顯示他們的地位和身份。

組詞

髡發(kūnfà):剃去頭發

髡衆(kūnzhòng):指剃發者

髡斬(kūnzhǎn):指剃頭而建功績的

近義詞

剃發(tìfà)

除發(chúfà)

斷發(duànfà)

反義詞

留發(liúfà)

發順(fāshùn)

長發(chángf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