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媒。《隱居通議·文章四》引 宋 劉夢桂 《龔祥甫墓志銘》:“ 祥甫 為 佛老 請婚于予姪孫,委禽矣……屬持柯者有抑塞,又白于官,移文二家同養焉。”
“持柯”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特定的古文含義,以下是詳細解釋:
持柯(chí kē)意為“做媒”,常見于古代文獻中。該詞源自《隱居通議·文章四》引用的宋代劉夢桂《龔祥甫墓志銘》,文中提到:“祥甫為佛老請婚于予姪孫……屬持柯者有抑塞”,即描述媒人因受阻而向官府申訴的經過。
部分資料(如查字典等)提到“持柯”可比喻“握有證據或把柄”,但此用法較少見,且未見于權威古籍。主流解釋仍以“做媒”為主。
該詞多用于文言文或曆史文獻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例如:“祥甫持柯為兩家聯姻”即指媒人促成婚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古籍來源。
持柯(chí kē)是一個漢字詞語,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下面将對其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持(chí)的部首是扌(手), 筆畫數為9。柯(kē)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9。
持柯來源于古代典籍《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句話:“持柯以去疾,如之何病?”此處的“持柯”意為握住木棍,用來敲打身體上的病痛。繁體字為「持柯」。
在古代,漢字"持柯"的寫法曾有所不同,早期的寫法中,“持”是由“寺”字下方的“扌”和“寺”字上半部分形狀相似的字構成;“柯”則由“木”字左側的“氵”和“果”字形狀相似的字構成。
他手中持着柯子,努力敲打身體上的疼痛。
持續、持久、持重、舉棋不定。
握持、攥持、抓持。
放下、放松、釋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