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蒙鸠的意思、蒙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蒙鸠的解釋

鳥名。即鹪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蒙鸠(亦作“鸴鸠”)是漢語古籍中對鹪鹩(Troglodytes troglodytes)的别稱,屬小型鳴禽,常見于古代文獻中。其釋義與文獻引用如下:


一、基本釋義

蒙鸠指鹪鹩科鳥類,體型纖小,體長約10厘米,以昆蟲為食。其名源于築巢習性:常以羽毛、草莖等編織精巧巢穴,懸挂于灌木或蘆葦叢中,故又稱“巧婦鳥”。《荀子·勸學》以“蒙鸠築巢”喻根基不牢之害,成為經典典故。


二、古籍考據

  1. 《荀子·勸學》

    首載“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鸠。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 此段強調環境對生存的重要性,後世注家多據此釋“蒙鸠”為鹪鹩。

  2. 《爾雅·釋鳥》

    郭璞注:“鸴鸠,小鸠,即鹪鹩也。” 指出“鸴鸠”為蒙鸠異名,屬鸠類小型種,實為鹪鹩。

  3. 《本草綱目》

    李時珍稱:“鹪鹩……俗呼巧婦鳥,又名蒙鸠。” 明确蒙鸠即鹪鹩的民間别稱,描述其“巢大如雞卵,懸于枝葉間”。


三、命名溯源

“蒙”通“尨”(méng),意為“細小”;“鸠”為鸠科鳥類統稱。“蒙鸠”即“小鸠”,因其體型遠小于常見斑鸠得名。另說“蒙”表“覆蓋”,暗喻其巢穴隱蔽特性。


四、文化意象

  1. 脆弱象征

    因《荀子》載其巢“系于葦苕”,成為根基不穩的典型意象,如《韓詩外傳》引申為“君子慎所立”。

  2. 巧思代表

    巢穴結構精密,被贊為“巧婦”,常見于詩詞,如陸遊《秋興》:“鹪鹩所願一枝深。”


參考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蒙鸠”的解釋可分為以下兩個層面:


一、鳥類學定義

蒙鸠是鸠鴿科斑鸠屬鳥類,學名Streptopelia turtur,又稱“斑鸠”。其形态特征與斑鸠類似,常栖息于蘆葦叢或灌木區域。古文中描述其築巢特點為“以羽為巢,編之以發,系之葦苕”,但因蘆葦脆弱,易受風力破壞,導緻巢毀卵破。


二、古文中的寓意

  1. 荀子寓言
    出自《荀子·勸學》,通過蒙鸠築巢的典故說明“環境的重要性”:即便巢穴編織精細,但因依托于脆弱的蘆葦(“所系者然也”),最終難逃災禍,比喻做事需根基穩固。

  2. 延伸成語含義
    部分資料提到“蒙鸠”被引申為“被人欺騙或蒙蔽”,但此用法較為少見,且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優先參考其原始生物學含義及古文寓意。


蒙鸠既是鳥類名稱(斑鸠屬),也是古文中的典型意象,常用于強調基礎與依托的重要性。如需深入探究,可查閱《荀子》相關篇章或鳥類學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愛吃棗兒湯白役罷手浡潏不分伯仲不辜參微赤鳳皇來持事忡怅殂沒大對盧打擂台盜私調笙堕突蜂子蓇朵兒趹踶耗失荒野将禮江瑤柱踐年拮隔謹實舊損決死隊空面匮绌老蚌斂聲屏息曼語沒心沒想命敕魔軍墨山炮杖胚料頻數遣詞措意謙煦趄趄趔趔氣鍋泣涕如雨日複一日拾級石竅失去說内鉥心刳形脫劍枉欲僞意兀爾無生鄉銜鳳顯懿消腸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