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莫的意思、折莫的詳細解釋
折莫的解釋
亦作“ 折末 ”。亦作“折麼”。1.任憑。 元 費唐臣 《貶黃州》第一折:“臣折麼流 儋耳 ,臣折麼貶 夜郎 ,一個因書 賈誼 長沙 放,一個因詩 杜甫 江邊葬。” 元 範康 《竹葉舟》第一折:“折莫将 陶朱公 貴像把黃金鑄,到底也載不的 西子 泛江湖。”《古今小說·張古老種瓜娶文女》:“折莫三重門戶,選甚十二樓中?” 清 洪昇 《長生殿·合圍》:“折末的銅作壁,鐵作壘,有什麼攻不破、攻不破也雄關。”
(2).不論;不管。《朱子語類》卷一一八:“若能於《大學》《語》《孟》《中庸》四書窮究得通透,則經傳中折莫甚大事,以其理推之無有不曉。”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折莫老的、小的、俏的、村的,滿壇裡熱荒。” 元 關漢卿 《單刀會》第三折:“折麼他滿筵人列着先鋒将,小可如百萬軍刺 顔良 時那一場攘。”
(3).莫非;或許。 元 無名氏 《舉案齊眉》第三折:“你道他無聰明智慧,折莫他便魯坌愚癡。”
詞語分解
- 折的解釋 折 ē 翻轉,倒騰:折騰。折跟頭。折個兒。 合搭裝 折 é 斷,弄斷:折斷。折桂(喻科舉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慘重的失敗)。 幼年死亡:夭折。 彎轉,屈曲:曲折。轉折。周折。折中(對不同意見采取調和
- 莫的解釋 莫 ò 不要:莫哭。 沒有,無:莫大。莫非。莫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 不,不能:莫如。莫逆。莫須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緻的結論)。愛莫能助。 古同“漠”,廣大。 姓。 ' 莫 ù 古同“暮
專業解析
“折莫”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關聯連詞,今多用于書面語及學術研究領域,其核心含義為“不論”“不管”,表示排除條件限制的讓步關系。根據《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虛詞詞典》等權威辭書,該詞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作為讓步連詞時,“折莫”連接條件分句與結果分句,表達“無論出現何種情況,結果都不會改變”的語法意義,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任憑”“盡管”。例如元代雜劇《西廂記》第四本:“折莫他會諸般兒手藝,怎逃這眼底機關。”
二、詞源發展
- 構詞解析:“折”本義為斷木,引申有轉折義;“莫”為否定副詞,組合後形成讓步語境
- 曆時演變:始見于唐宋文獻,元代成為戲曲常用詞,明代後逐漸被“無論”“不管”替代
- 形态變體:古籍中亦作“遮莫”“者莫”,屬同詞異寫現象(參考《近代漢語虛詞研究》第三章)
三、語用特征
- 搭配範圍:多與疑問代詞“誰”“何”“怎”等呼應,構成“折莫+疑問詞,結果句”句式
- 文體特征:保留在《水浒傳》《金瓶梅》等明清白話小說中,現當代僅見于仿古文體
- 近義辨析:較之“無論”,“折莫”更具強調意外結果的意味,如《警世通言》卷二十八:“折莫是咒語符水,皆不能治。”
主要參考文獻:
-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1993)商務印書館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虛詞詞典》(1999)
- 王力《漢語語法史》第二十一章連詞發展
網絡擴展解釋
“折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與讀音
- 讀音:shé mò(部分文獻注音為zhé mò,但主流為shé mò)。
- 異體寫法:也作“折末”“折麼”“遮莫”等。
二、主要釋義
-
任憑、盡管
表示無條件地接受或允許。
例句:
- 元·範康《竹葉舟》:“折莫将陶朱公貴像把黃金鑄,到底也載不盡的西子泛江湖。”
- 《水浒傳》:“折莫便是百十裡,三二百裡,若有錢糧廣積害民的大戶,便人去公然搬取上山。”
-
不論、不管
用于表示條件或情況的普遍性。
例句:
- 朱熹《朱子語類》:“折莫甚大事,以其理推之無有不曉。”
-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折莫老的、小的、俏的、村的,滿壇裡熱荒。”
- 莫非、或許
表示推測或疑問。
例句:
- 元·無名氏《舉案齊眉》:“你道他無聰明智慧,折莫他便魯坌愚癡。”
三、使用場景
- 古代文學:常見于元曲、宋詞及明清小說,如《單刀會》《水浒傳》等。
- 現代應用:已不常用,多用于學術研究或古文賞析。
四、注意事項
- 與成語混淆:部分字典(如)誤将其解釋為“難以折斷”,實為混淆了“折”與“莫”的分開含義,需以權威古籍釋義為準。
- 例句辨析: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中的“折莫”是分屬上下句的動詞+副詞,并非固定搭配。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的詳細引證。
别人正在浏覽...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北邊邊屯層疊産額超假沖摐除惡務盡出沐達恥丹陽布衣刀脊颠仆疊雪地熱學頓脫賦遂初賦形劑甘露漿規規矩矩歸責泓然彙款嬌奢教條計車計功補過靜和驚魂甫定驚濑金齑玉脍積羽計值溘匝斂闆鱗苞落山門閥面飾明日平錢潑語前嫌酋矛起作用入泮桑鸠喪天害理三徙成都哨見十使宿場綏遠陶廣統論相殺銷售網小媳婦子遐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