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鸿绩 ”。
亦作“ 鸿勣 ”。宏伟的业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 夏后氏 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縟。” 唐高祖 《举义旗誓众文》:“放 后主 於 江都 ,復先帝之鸿绩。” 唐 于邵 《释奠武成王乐章·迎俎酌献》:“进具物,扬鸿勣,和奏发,高灵寂。” 明 陆采 《明珠记·荣封》:“其壻 王仙客 ,家学不忝凤毛,居官绰有鸿绩。”
鸿绩(hóng jì)指伟大的功业或显著的成就,多用于形容具有深远历史影响或重大社会贡献的事迹。该词属书面雅语,常见于历史文献、政论文章及褒扬性文本中。
鸿
绩
核心释义
指卓越的功勋或宏伟的事业,强调其规模、影响及历史价值。
语境特征
例: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休烈,平一宇内,德惠攸长……大义休明,垂于后世,顺承勿革。”后世称秦统一六国为“鸿绩”。
来源:《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历史文献
来源:《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文学典故
来源:《王子安集注》(清代蒋清翊注)。
词语 | 侧重点 | 使用场景 |
---|---|---|
鸿绩 | 功业的宏伟性与历史影响 | 帝王功业、重大历史事件 |
伟业 | 事业的崇高性 | 国家建设、时代性成就 |
殊勋 | 功勋的卓著性 | 个人杰出贡献(如将领) |
参考资料:
“鸿绩”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óng jì,其核心含义指宏伟的业绩或卓越的成就。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义拆解:
“鸿”意为宏大、伟大;“绩”指功绩、成就。二者合称,强调在某一领域或历史时期取得的非凡功业。
异体写法:
古籍中也写作“鸿勣”,例如唐代文献《举义旗誓众文》中“復先帝之鸿绩”。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
“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縟。”
(意为:夏朝兴起,功业宏伟,政事有序,德泽深厚。)
唐高祖《举义旗誓众文》:
“放后主於江都,復先帝之鸿绩。”
(指恢复先帝的宏伟功业。)
适用场景:
多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性表达,如祝福语、历史评述等。例如:
“祝你事业有成,业峻鸿绩!”。
近义表述:
可与“丰功伟绩”“殊勋异绩”等词替换,但“鸿绩”更侧重历史或集体性成就。
如果需要更具体的古籍原文或现代例句,可参考权威词典或文史资料。
百花生日班布抱兜编写变心易虑不问皂白畅饮踳驰箪瓢屡空等齐定策国老耑函恩台费唇舌風燈伏汛干乱皋牢归籴和谐和雅华省简民燋折惊恨酒态侷促涓缕居士勘验空阙狼虎谷流耀鸾吹满本房漫着煤砖明察目捷浓集庞儿潜隐企管倾否绒面三剑鲺类泝本特洛伊木马疼热挑闼同盘屯垒托里玩耍违慠幄席乡议歇里歇松鞋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