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鸿绩 ”。
亦作“ 鸿勣 ”。宏伟的业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 夏后氏 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縟。” 唐高祖 《举义旗誓众文》:“放 后主 於 江都 ,復先帝之鸿绩。” 唐 于邵 《释奠武成王乐章·迎俎酌献》:“进具物,扬鸿勣,和奏发,高灵寂。” 明 陆采 《明珠记·荣封》:“其壻 王仙客 ,家学不忝凤毛,居官绰有鸿绩。”
“鸿绩”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óng jì,其核心含义指宏伟的业绩或卓越的成就。以下是详细解释:
字义拆解:
“鸿”意为宏大、伟大;“绩”指功绩、成就。二者合称,强调在某一领域或历史时期取得的非凡功业。
异体写法:
古籍中也写作“鸿勣”,例如唐代文献《举义旗誓众文》中“復先帝之鸿绩”。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
“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縟。”
(意为:夏朝兴起,功业宏伟,政事有序,德泽深厚。)
唐高祖《举义旗誓众文》:
“放后主於江都,復先帝之鸿绩。”
(指恢复先帝的宏伟功业。)
适用场景:
多用于正式场合或文学性表达,如祝福语、历史评述等。例如:
“祝你事业有成,业峻鸿绩!”。
近义表述:
可与“丰功伟绩”“殊勋异绩”等词替换,但“鸿绩”更侧重历史或集体性成就。
如果需要更具体的古籍原文或现代例句,可参考权威词典或文史资料。
《鸿绩》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鸿蒙宏大的功绩,伟大的成就。它是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鸿”和“绩”。
根据汉语拆字规则,我们可以知道,《鸿绩》的第一个字“鸿”的部首是“鸟”,它的总笔画数是19。 而第二个字“绩”的部首是“纟”,它的总笔画数是11。
《鸿绩》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中。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孔融传》中,用以形容孔融的杰出才华和卓越贡献,后来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词汇。
《鸿绩》的繁体字为「鴻績」。
在古代,汉字的形状和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以《鸿绩》为例,古代的写法可能更加古朴,字形间的连笔也有所不同。
1. 他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鸿绩,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历史上有许多伟人留下了不朽的鸿绩,激励着后人。
1. 鸿绩丰功:形容功绩卓越,业绩丰富。
2. 鸿绩卓著:形容成就非凡,名声显赫。
3. 鸿绩彪炳:形容成就辉煌,业绩突出。
1. 近义词:伟绩、辉煌、功勋、成就。
2. 反义词:微绩、无为、无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