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Ganges River] 印度北部大河。全長2506公裡。有兩條主要源流:其中較長的阿勒格嫩達河發源于喜馬拉雅山楠達德維山以北約48公裡處;另一主源帕吉勒提河發源于喜馬拉雅山麓的根戈德裡冰穴。兩河彙合後稱恒河,在赫爾德瓦爾進入平原。注入孟加拉灣。恒河平原十分平坦,從德裡到孟加拉灣長約1600公裡,高差隻有210米。平原面積78萬平方公裡,流域人口達3億
梵語。 南亞 大河。發源于 喜馬拉雅山 南坡,流經 印度 、 孟加拉國 入海。 印度 人多視為聖河、福水。《金剛經·無為福勝分》:“但諸 恆河 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隋 江總 《大6*莊嚴寺碑》:“标乎刹土,比數 恆河 。” 清 趙翼 《劉蔭萱遠寄藏佛一尊》詩:“豈特八萬四千 阿育 塔,直與 恆河 同數微沙塵。”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恒河漢語 快速查詢。
恒河(Ganges)是南亞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含義可從地理、文化、宗教等多維度解析:
發源與流經區域
恒河發源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根戈德裡冰川(),由阿勒格嫩達河與帕吉勒提河兩大主源彙合而成,全長約2506-2580公裡,流經印度北部多個邦(如北方邦、比哈爾邦)及孟加拉國,最終注入孟加拉灣。
其下遊與布拉馬普特拉河交彙,形成世界最大的恒河三角洲,面積達9萬平方公裡。
自然特征
恒河平原土壤肥沃,流域面積占印度領土1/4,養育超3億人口。但季節性洪水(7-9月)常引發災害。
文明發源地
恒河流域是印度河文明(公元前2500年)的核心區域,孕育了佛教、印度教等文化。
印度教視其為“聖河”,信徒認為恒河水可淨化罪孽,每年舉辦沐浴節,并在河中火化逝者以求升天。
象征與成語
中文成語“恒河”借其名比喻“永恒不變的事物”,如《金剛經》中以恒河沙數形容無限。
盡管地位神聖,恒河因工業污染、生活廢水等問題成為全球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印度政府已啟動治理計劃,但成效仍需觀察。
如需更詳細的地理數據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權威地理文獻或宗教研究資料。
《恒河》是指印度的恒河,也是印度教和佛教中最神聖的河流之一。它象征着純潔、神聖和永恒。
恒河的拆分部首是氵(水部),同時也可作為一個獨立的字存在。根據《康熙字典》,恒河的總筆畫數為16。
恒河一詞源自梵語的名稱"Ganga",在梵語中意為"盛大的河流"。漢字借音形成了中文的詞彙"恒河"。
恒河的繁體字為「恆河」。
根據《康熙字典》所示,古時候漢字中的恒河寫作「恆河」。
1. 《西遊記》中,孫悟空帶領唐僧一行人穿越恒河,繼續往西天取經的旅程。
2. 作為印度教信徒,他每年都會前往恒河沐浴,以洗淨心靈,獲取神靈的庇佑。
1. 恒河流域
2. 恒河水清澈
聖河、印度河
小溪、小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