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嫁女。 李克非 《京華感舊錄·鼠入畫》:“舊時女兒出閣,俗稱送閨女或出門子。”
“送閨女”是一個漢語方言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指嫁女兒,尤其在北方部分地區作為婚嫁習俗的俗稱。例如舊時女兒出嫁,家中長輩會操辦儀式,将女兒送至夫家。
該詞常見于口語或地方文獻中。如《京華感舊錄·鼠入畫》提到:“舊時女兒出閣,俗稱送閨女或出門子”,說明其作為傳統婚俗用語的曆史背景。
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方言詞彙的演變或婚俗細節,可參考來源中的詞典及文獻記錄。
送閨女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父母将女兒送嫁給他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送(部首:辶,5畫)閨(部首:門,8畫)女(部首:女,3畫)
來源:
《送閨女》一詞最早見于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這個故事講述了齊宣王為了鞏固同盟,将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魯孝公。後來成語“送閨女”逐漸廣泛應用于将女兒送嫁給他人的意義。
繁體字:
送閨女(繁體字:送閨女)
古時候漢字寫法:
送:㐪(左右結構,6畫)
閨:廾女阝(上下結構,10畫)
女:㇏(獨體字,3畫)
例句:
1. 父母為了子女的幸福,總是舍得送閨女。
2. 她的父母将她送閨女,讓她嫁給了一個有地位有財富的男人。
組詞:
1. 送親:指親友送别顯赫的嫁妝隨新娘出嫁的儀式。
2. 門閨:指女子的閨房,泛指婦女的家庭。
3. 閨門:指女子的家庭。
近義詞:
出嫁、嫁人
反義詞:
迎閨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