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間常”。亦作“閑常”。有時。 李六如 《六十年的變遷》第一卷第二章:“從此, 季交恕 對 淩雍雄 的印象很好,逐漸親近他,間常問:‘ 日本 文怎樣? 日本 話好不好懂?’” 許傑 《旅途小記》:“但是,同我一樣的這一類旅客,還是間常在這裡擱置他一天行步疲乏的身體。”
亦作“間常”。亦作“閑常”。1.平時;經常。 元 無名氏 《翫江亭》第二折:“我這酒店,十分興旺,是這 牛員外 的酒店,他閑常不來,一箇月便和我算一遭帳。”《儒林外史》第九回:“鹽店一位管事先生,閒常無事,就來我們這稻場上,或是柳陰樹下坐着。”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歲時雜戲》:“閑常之戲則脫泥錢,蹋石球,鞭陀羅,放空鐘。”
(2).往常;往日。《水浒傳》第二一回:“你不來睬我,指望老娘一似閑常時,來陪你話,相伴你耍笑,我如今卻不耍。”《醒世恒言·陳多壽生死夫妻》:“你閒常怕發癢,不喫酒,今日如何要喫?”
“閑常”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有時;偶爾
表示不頻繁或非固定的時間。例如:“他間常來店裡對賬,但并非每日都來。”
(注:“間常”為異體寫法,多見于古籍或方言。)
平時;經常
指日常或慣常的狀态。如《儒林外史》中提到鹽店管事“閒常無事”時在稻場休息,體現日常習慣。元代雜劇《翫江亭》中“閑常不來”也屬此類用法。
往常;往日
強調過去的時間或狀态。如《水浒傳》中“閑常時”指過去的相處模式,清代小說《醒世恒言》中“閑常怕發癢”亦屬此義。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水浒傳》《醒世恒言》等原著或權威詞典。
《閑常》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平常、平凡、日常之事。它用于形容人們日常生活中瑣碎的事物,或者指某個人沒有什麼特别的才能或成就。
《閑常》是由“門”和“幹”兩個部首組成的。具體的筆畫數為3畫。
《閑常》源自《禮記·大學》中的“不慕閑常”,意為不追求尋常的事物。後來這個詞彙演變為成語,被廣泛應用于描述人們的生活、才能等方面。
《閑常》的繁體字為「閑常」。
在古時候,「常」字的寫法為「井」加上「巾」。而「閑」字的寫法為「門」加上「目」。所以古時的《閑常》寫作「閑井巾」。
1. 他過着平凡而閑常的生活,從不追求功名利祿。
2. 平時的工作雖然閑常,但也細緻入微。
閑事、閑着、閑蕩、常人、常态、常客等。
平常、尋常、普通等。
不凡、非常、特别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