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匠的意思、班匠的詳細解釋
班匠的解釋
古代巧匠 公輸班 和 匠石 的并稱。《文選·王褒<洞箫賦>》:“ 班 匠 施巧, 夔 襄 準法。” 李善 注:“ 鄭玄 曰: 般 ,伎巧者。《莊子》曰:‘ 匠石 之 齊 ,見櫟社樹, 匠伯 不顧。’ 司馬彪 曰:‘ 匠石 字 伯 。’” 晉 司馬彪 《贈山濤》詩:“ 班 匠 不我顧, 牙 曠 不我録。” 晉 葛洪 《抱樸子·辭義》:“夫梓豫山積,非 班 匠 不能成機巧。”
詞語分解
- 班的解釋 班 ā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 工作或學習的組織:班組。班級。班長。班主任。領班。 軍隊編制中的基層單位,在“排”以下。 工作按時間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場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 匠的解釋 匠 à 有手藝的人:匠人。木匠。畫匠。能工巧匠。 靈巧,巧妙:獨具匠心。 具有某一方面熟練技能,但平庸闆滞,缺乏獨到之處:匠氣。 筆畫數:; 部首:匚;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班匠”是古代漢語中的合成詞,指兩位著名的能工巧匠——公輸班(魯班)和匠石的并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班匠”指春秋時期的兩位傑出工匠:
- 公輸班(即魯班):木工鼻祖,發明鋸子、曲尺等工具,被尊為工匠祖師。
- 匠石:出自《莊子》,以高超技藝聞名,曾與郢人配合表演“運斤成風”的絕技。
-
文獻出處
- 《文選·王褒〈洞箫賦〉》提到:“班匠施巧,夔襄準法”,意為班匠施展技藝,夔(樂師)和襄(琴師)遵循法則。
- 晉代葛洪、司馬彪等文人也曾引用此詞,如“班匠不我顧,牙曠不我録”。
曆史背景
- 公輸班:春秋魯國人,以木工技藝著稱,傳說曾為楚國制造攻城器械。
- 匠石:《莊子·徐無鬼》記載其技藝高超,能削去郢人鼻尖的白灰而不傷其鼻,後因郢人去世而絕技失傳。
用法與引申
- 泛指能工巧匠:後常用“班匠”代指技藝精湛的工匠,或比喻高水平的創作者。
- 文學象征:常用于強調技藝與标準的結合,如“班匠施巧”與“夔襄準法”并列,體現技藝與規範的統一。
“班匠”一詞融合了曆史人物與文學意象,既指代具體的兩位古代工匠,也延伸為對卓越技藝的贊美。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典故,可參考《莊子》及漢代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班匠(bān jiàng)是一個漢語詞彙,拆分部首是「⺮」和「工」,具體的筆畫數是8畫。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中匠職業,指的是技藝高超的工匠。在繁體字中,「班匠」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班匠」的字形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戰國秦漢時期,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是「辦匠」。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是一位有着多年經驗的班匠,可以制作出精美的家具。
2. 這個工藝品的制作需要一些班匠的技巧。
3. 我們聘請了一位班匠來修複古董家具。
一些與「班匠」相關的詞彙包括:
1. 木匠:指專門從事木制品制作和修補的工匠。
2. 瓷匠:指專門從事瓷器制作和修補的工匠。
3. 工藝師傅:指掌握某種特定工藝技術的高級工匠。
與「班匠」反義的詞彙可能是「新手」或「學徒」,因為它們指的是尚未掌握一定技藝的初學者。希望這些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