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班匠的意思、班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班匠的解釋

古代巧匠 公輸班 和 匠石 的并稱。《文選·王褒<洞箫賦>》:“ 班 匠 施巧, 夔 襄 準法。” 李善 注:“ 鄭玄 曰: 般 ,伎巧者。《莊子》曰:‘ 匠石 之 齊 ,見櫟社樹, 匠伯 不顧。’ 司馬彪 曰:‘ 匠石 字 伯 。’” 晉 司馬彪 《贈山濤》詩:“ 班 匠 不我顧, 牙 曠 不我録。” 晉 葛洪 《抱樸子·辭義》:“夫梓豫山積,非 班 匠 不能成機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班匠是漢語詞彙中具有曆史專指性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指中國古代官府手工業體系中具有專業技能的在籍工匠。該詞由"班"(輪班服役)與"匠"(手工業者)組合而成,特指需定期承擔官營作坊勞役的技術工人。據《漢語大詞典》記載,班匠制度始于唐代,完善于宋元時期,至明代形成系統化的輪班匠與住坐匠分類體系(來源:《漢語大詞典》第4冊)。

二、曆史制度特征

  1. 服役方式:按《大明會典》記載,班匠每三年需赴京服役三個月,其餘時間可自主經營(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
  2. 專業分工:涵蓋68個行業,包括鑄冶、織造、營造等門類,形成完整的官營生産體系。
  3. 戶籍管理:匠籍單獨編冊,實行世襲制,《明史·食貨志》載"凡匠役,永充"(來源:《辭源》修訂本)。

三、社會地位演變 班匠制度在清代逐步瓦解,康熙年間推行"攤丁入畝"後,匠籍制度正式廢止。這一轉變在《清文獻通考》中有明确記載:"各省班匠價銀,俱照經制核算..."(來源:《經濟史辭典》),标志着封建徭役制度向雇傭勞動制的過渡。

網絡擴展解釋

“班匠”是古代漢語中的合成詞,指兩位著名的能工巧匠——公輸班(魯班)和匠石的并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班匠”指春秋時期的兩位傑出工匠:

    • 公輸班(即魯班):木工鼻祖,發明鋸子、曲尺等工具,被尊為工匠祖師。
    • 匠石:出自《莊子》,以高超技藝聞名,曾與郢人配合表演“運斤成風”的絕技。
  2. 文獻出處

    • 《文選·王褒〈洞箫賦〉》提到:“班匠施巧,夔襄準法”,意為班匠施展技藝,夔(樂師)和襄(琴師)遵循法則。
    • 晉代葛洪、司馬彪等文人也曾引用此詞,如“班匠不我顧,牙曠不我録”。

曆史背景


用法與引申


“班匠”一詞融合了曆史人物與文學意象,既指代具體的兩位古代工匠,也延伸為對卓越技藝的贊美。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典故,可參考《莊子》及漢代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帖案值逼命步虛人潮頭存車線寸廪定命帝枝東徙鬥榫合縫腭部楓丹白露風囊粉沙扶婁改進公揖鈎稽軌道寒絲絲豪右後排後五代胡梨進趍記曲僦匮愧切闊少爺陵魚林将立主録供蔑然葡萄胎遷報欠陪跷奇輕船青鹘清冥起遣熱鍋氣榮達乳牸塞翁散帶衡門沙迳沙米設節霜露之悲泰加林檀郎套話天邊外挑試委國文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