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腯的意思、肥腯的詳細解釋
肥腯的解釋
(1).牲畜獸類膘肥肉厚。《左傳·桓公六年》:“吾牲牷肥腯,粢盛豐備,何則不信?” 漢 焦贛 《易林·漸之比》:“文山鴻豹,肥腯多脂。”《太平廣記》卷四三七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盧言》:“經旬日,其犬甚肥腯。” 宋 周密 《齊東野語·北令邦》:“﹝毗狸﹞狀類大鼠,極肥腯。” 元 王祯 《農書》卷五:“﹝牛﹞固之以牢揵,順之以涼燠,時其饑飽,以適其性情,節其作息,以養其血氣,則其皮毛潤澤,肌體肥腯,力有餘而老不衰。”
(2).泛指肥胖。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四:“ 唐 禮部尚書 祝欽明 ,頗涉經史,不閑時務,博碩肥腯,頑滞多疑。”
(3).指肥壯的牲畜。 漢 蔡邕 《獨斷》:“凡祭祀宗廟禮牲之别名……豚曰肥腯。” 三國 魏 嵇康 《黃門郎向子期<難養生論>》:“博碩肥腯,上帝是饗。” 晉 葛洪 《抱樸子·道意》:“烹宰肥腯,沃酹醪醴。”
詞語分解
- 肥的解釋 肥 é 含脂肪多的,與“瘦”相對:肥肉。肥胖。肥缺(指收入多的官職)。肥碩(.大而肥胖;.果實大而飽滿)。肥馬輕裘。 土質含養分多的:肥沃。肥美(.肥沃;.肥壯、豐美)。 能增加田地養分的東西(如糞、
- 腯的解釋 腯 ú (豬)肥。 肥胖:“草木節解,鳥獸腯膚。” 筆畫數:; 部首:月;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肥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牲畜膘肥肉厚
最初用于描述祭祀用的牲畜(如豬、牛、羊)肥壯,如《左傳·桓公六年》記載:“吾牲牷肥腯,粢盛豐備,何則不信?”。其中“腯”特指豬的肥壯(《說文解字》中“豕曰腯”),而“肥”則用于牛羊,合稱“肥腯”時泛指祭祀牲畜的豐腴狀态。
-
泛指人或動物的肥胖
詞義擴展後,可形容人的體态肥胖。例如唐代張鷟《朝野佥載》提到禮部尚書祝欽明“博碩肥腯”,即用此詞描述其身形臃腫。
-
代指肥壯的牲畜
在祭祀語境中,“肥腯”也直接指代用作祭品的健壯牲畜,如漢代蔡邕《獨斷》記載:“豚曰肥腯”。
二、詞源與演變
- 構詞分析:由“肥”(多脂)和“腯”(豬肥壯)複合而成,最初強調祭祀用牲口的标準。
- 語義擴展:從特指祭祀牲畜,逐漸泛化為形容一般性肥胖,甚至帶貶義地描述人體态。
三、文獻例證
- 《易林·漸之比》:“文山鴻豹,肥腯多脂”,形容動物肥碩。
- 葛洪《抱樸子·道意》:“烹宰肥腯,沃酹醪醴”,指用肥壯牲畜祭祀。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肥腯”已不常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語境,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指向(祭祀、肥胖或牲畜)。
網絡擴展解釋二
肥腯
肥腯是一個形容詞,常用來描述人體肥胖的狀态。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肥(⺼肉,10畫)+腯(蒙⺼,16畫)。肥腯一詞源于漢語,廣義上指的是身材肥胖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食物過于油膩或者物體過于臃腫。
在繁體中,肥腯的寫法為“肥肥膩膩”。這種寫法較為常見,且便于區分。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所不同。但是,肥腯這一詞彙在古代并沒有出現過,因此沒有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這是一些關于肥腯的例句:
1. 她穿着一身肥腯的衣服,在陽光下顯得更加臃腫。
2. 這種食物油脂太多,容易讓人變得肥腯起來。
3. 他雖然有些肥腯,但是他的笑容依舊燦爛。
肥腯的組詞包括:肥胖、臃腫、過重。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來形容人體肥胖的狀态。
肥腯的近義詞有:胖、肥胖、臃腫。這些詞語可以互相替換,表達相似的意思。
肥腯的反義詞是:瘦。與肥腯表示相反的狀态是瘦,即身材消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