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Ganges River] 印度北部大河。全长2506公里。有两条主要源流:其中较长的阿勒格嫩达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楠达德维山以北约48公里处;另一主源帕吉勒提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麓的根戈德里冰穴。两河汇合后称恒河,在赫尔德瓦尔进入平原。注入孟加拉湾。恒河平原十分平坦,从德里到孟加拉湾长约1600公里,高差只有210米。平原面积78万平方公里,流域人口达3亿
梵语。 南亚 大河。发源于 喜马拉雅山 南坡,流经 印度 、 孟加拉国 入海。 印度 人多视为圣河、福水。《金刚经·无为福胜分》:“但诸 恆河 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隋 江总 《大6*庄严寺碑》:“标乎刹土,比数 恆河 。” 清 赵翼 《刘荫萱远寄藏佛一尊》诗:“岂特八万四千 阿育 塔,直与 恆河 同数微沙尘。”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恒河汉语 快速查询。
恒河是汉语中对南亚重要河流的专有名词,具有地理实体与宗教文化双重含义。依据权威汉语工具书,其释义分层如下:
指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流经印度与孟加拉国的南亚第一大河。全长约2,525公里,流域面积覆盖印度北部平原,最终注入孟加拉湾。该词源于梵语“Ganga”的音译,古籍《汉书·地理志》已有“身毒国临大水”的记载(身毒即古印度),《大唐西域记》称其为“殑伽河”。
来源:《辞海》(第七版)地理分册
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地理卷
在佛教与印度教语境中特指圣河。佛教典籍《大智度论》载“恒河沙数”喻指无量众生,印度教奉其为女神甘伽的化身。此引申义成为汉语固定修辞,如“恒河之沙”形容数量极多,“恒河沐浴”象征涤罪祈福。
来源:《汉语大词典》宗教文化释义条
来源:《佛学大辞典》“恒河沙”词条
恒河沙数(拼音:héng hé shā shù)
释义:佛教用语,字面指恒河中的沙粒数量,后泛喻数量多至不可计量。
典源:鸠摩罗什译《金刚经》:“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现代用例:鲁迅《集外集拾遗》中“恒河沙数的人间得失”即取此喻。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成语条目
注:以上释义综合《辞海》《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文化释义部分同步参考佛教原典译文及印度教文化研究共识。地理数据参照中国科学院《世界河流数据库》。
恒河(Ganges)是南亚最重要的河流之一,其含义可从地理、文化、宗教等多维度解析:
发源与流经区域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根戈德里冰川(),由阿勒格嫩达河与帕吉勒提河两大主源汇合而成,全长约2506-2580公里,流经印度北部多个邦(如北方邦、比哈尔邦)及孟加拉国,最终注入孟加拉湾。
其下游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交汇,形成世界最大的恒河三角洲,面积达9万平方公里。
自然特征
恒河平原土壤肥沃,流域面积占印度领土1/4,养育超3亿人口。但季节性洪水(7-9月)常引发灾害。
文明发源地
恒河流域是印度河文明(公元前2500年)的核心区域,孕育了佛教、印度教等文化。
印度教视其为“圣河”,信徒认为恒河水可净化罪孽,每年举办沐浴节,并在河中火化逝者以求升天。
象征与成语
中文成语“恒河”借其名比喻“永恒不变的事物”,如《金刚经》中以恒河沙数形容无限。
尽管地位神圣,恒河因工业污染、生活废水等问题成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印度政府已启动治理计划,但成效仍需观察。
如需更详细的地理数据或文化背景,可参考权威地理文献或宗教研究资料。
挨边巴氐察辨长表车轘辰极除恶务尽逮治大磬丁灵丁壮昲悦風子分子物理学佛事改纂公粮管账黑甜涸辙怀鼠滑澾家烦宅乱嘉勉解暑击鼓催花卷逃开私门科级枯木龙吟狼羔子鍊顔历览林黛玉龙孙帽子戏法没齿无怨茗战麋台彭蜞谦撝千里印人烟稠密山乐官折带皴沈放时过境迁室怒市色施巧石子手伎霜谿树杪说啰说皂秫秫堂阶猥屑芜蒌粥息机锡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