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滿。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滱水》:“﹝ 博水 ﹞又東逕 陽城縣 ,散為澤渚,渚水濖漲,方廣數裡。”一本作“ 瀦漲 ”。
“濖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不常用,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水滿、水位上漲的狀态,多用于描述水域充盈。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滱水》記載:“渚水濖漲,方廣數裡”,意為湖澤之水滿溢,面積廣闊。
延伸理解
與水勢相關的成語包括:
主要用于古籍或文言文語境,描述自然水域的充盈狀态,如河流、湖泊漲水。現代日常表達中建議替換為“漲水”“水滿”等更通用的詞彙。
濖漲(pó zhǎng)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于形容水流漲大、波浪洶湧的景象。濖漲的意思是漲水迅猛,水位上升迅速的樣子。
這個字可以拆分為「氵」和「張」兩個部首。其中「氵」表示水,常見于和水相關的漢字中;「張」則表示行動、态勢,可理解為張開、展開。
「濖漲」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具體來源并不十分明确。它在古代的繁體寫法可能與現代相似,但由于筆劃和字形的演變,具體形态可能存在差異。
下面是「濖漲」的古時候寫法示例:
例句一:水流澎湃,浪濤翻滾,江面上濖漲的景象令人歎為觀止。
例句二:春雨滂沱之際,河水濖漲,沖垮了河邊的堤壩。
「濖漲」這個詞在組詞方面,可以和「水流」、「波濤」、「猛漲」等詞語搭配使用。
與「濖漲」意義相近的詞語有「暴漲」、「奔湧」,它們都可以用來形容水勢迅猛的情況。
而和「濖漲」相反的意思通常可以用「退潮」、「擱淺」等詞彙來表達,表示水位下降或停滞不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