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舞曲名。《史記·殷本紀》:“ 帝紂 ……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 妲己 , 妲己 之言是從。於是使 師涓 作新淫聲,北裡之舞,靡靡之樂。”
(2).稱委靡粗俗的曲樂。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亦将有才人妙妓,遺世越俗,揚北裡之流聲,紹陽阿之妙曲。” 晉 葛洪 《抱樸子·崇教》:“濮上北裡,疊奏疊起。”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五:“未睹《鈞天》之美,則北裡為工;不詠《關雎》之亂,則桑中為雋。”
(3). 唐 長安 平康裡 位于城北,亦稱 北裡 。其地為妓6*院所在地。後因用以泛稱娼妓聚居之地。 唐 孫棨 《<北裡志>序》:“諸妓居 平康裡 ……比常聞 蜀 妓 薛濤 之才,必謂人過言,及覩 北裡 二三子之徒,則 薛濤 遠有慚德矣。”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張祐》:“同時 崔涯 亦工詩,與 祐 齊名,頗自行放樂,或乘興 北裡 。” 清 黃景仁 《都門秋思》詩之一:“新聲 北裡 迴車遠,爽氣 西山 拄笏通。”
(4).北面的裡巷。 晉 左思 《詠史》詩之四:“南鄰擊鐘磬,北裡吹笙竽。”《陳書·廢帝紀》:“逆賊 華皎 ,極惡窮兇……其家口在北裡尚方,宜從誅戮,用明國憲。” 唐 李賀 《箜篌引》:“北裡有賢兄,東鄰有小姑。”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北裡漢語 快速查詢。
“北裡”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古舞曲名
源自商纣王時期,指一種奢靡的宮廷樂舞。據《史記·殷本紀》記載,纣王命樂師師涓創作“北裡之舞”,以配合妲己的喜好,後成為淫樂代表。
委靡粗俗的曲樂
三國時期曹植在《七啟》中用“北裡”形容低俗音樂,與高雅樂曲形成對比。此義項多用于文學批評,強調其格調低下。
唐代妓院的代稱
因長安平康裡位于城北,故稱“北裡”。該地是唐代著名的風月場所,後世以此泛稱妓院聚集地。例如孫棨《北裡志》記載了平康裡妓女的生活。
地理方位的指代
字面意為“北面的裡巷”,如李賀詩句“北裡有賢兄”即指北邊的村落。近代也用于部分城市的地理名稱,不含貶義。
注意:提到“北裡”作為成語指“遷居他處”,但此解釋未見于其他權威來源,可能為個别說法,需謹慎采用。若需深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