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率;準則。 唐 司空圖 《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況元昆頃鎮 河 潼 ,遠推表則,仲弟鎮臨北地,惠愛斯人。” 宋 曾鞏 《越州賀提刑夏倚狀》:“伏以提刑屯田,抱材精敏,涵德粹溫。文章為國之光華,治行迺時之表則。”
“表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表率、準則,通常指值得效仿的榜樣或行為規範。以下是詳細解釋:
總結來看,“表則”是古代漢語中用于描述通過榜樣行為确立規範的詞彙,兼具道德示範與制度準則的雙重意義。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表則》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多重含義和用法。
《表則》的部首是「⾴」(頭部) 和「⼸」(刀刃)。它總共由13畫組成。
《表則》一詞源于古代漢字的形狀與意義。它的本義是指刻劃在器物上的記錄或規則。通過引申,它還可以表示準則、法則、條文等含義。
《表則》的繁體字為「表則」。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表則」的字形稍有不同。其中「表」的字形為「㒺」,表示由外向内畫出的線條;「則」的字形為「則」,是由「⾳」(聲音)、「⼩」(小)和「⽊」(木)構成。
1. 我們必須遵守公司制定的工作表則。
2. 學習遵循科學的表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世界。
3. 禮儀是一種社會表則,它規定了人們在特定場合下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
1. 表格:用于記錄或展示數據或信息的格式化表單。
2. 規則:一套行動準則或約定,用來指導人們在特定情況下的行為。
3. 準則:用作行為或決策的依據的标準或原則。
1. 法則:準則、規則、原則等。
2. 規範:準則、規則、規範等。
1. 違例:違背、不遵守規則或準則。
2. 破例:違反正常規則,做出特殊的例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