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達疏闊。 清 陶家鶴 《<綠野仙蹤>序》:“其前十回中,多詩賦并仕途冠冕語,隻可供繡談通闊之士賞識。”
“通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通達疏闊”,常用于形容思想、格局或空間的廣闊與豁達。以下是詳細解析:
清代小說評注
清人陶家鶴在《<綠野仙蹤>序》中提到:“其前十回中,多詩賦并仕途冠冕語,隻可供繡談通闊之士賞識。”
→ 此處“通闊”形容士人思想通達、不拘泥于小節,適合品鑒雅緻文學。
建築描述
如“天井通闊,連接三面走廊”“樓房通闊11.8米”,指空間開闊、布局疏朗。
“通闊”一詞兼具物理空間與抽象思想的廣闊性,常見于文學評述及建築描述。其内涵強調暢通無阻、包容開放,適合用于形容人或物的宏大格局。
《通闊》是一個漢字詞,具有豐富的含義。通指通暢、暢通無障礙的意思,闊指寬廣、廣闊的意思。綜合起來,通闊表示廣泛開闊、無邊際的意思。
《通闊》的部首是門(mén),具體部首是指放在字的左邊、作為構字部分的單獨字形,用來幫助查找和歸類漢字。《通闊》共由13個筆畫組成,根據筆畫來計算一個漢字有多少畫,可以用來辨别和區分不同的漢字。
《通闊》來源于古代漢字演變發展的過程中。通作為表示通暢,闊作為表示寬廣,兩個字合并在一起,構成了《通闊》這個詞。
《通闊》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通闊」,闊是通的繁體字。
在古代,通的寫法中通的上面有一點,像一個小圈;闊的寫法中闊的上面有一個斜杠,像一個向上延伸的橫線。
1. 在廣袤無邊的大海上,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通闊。
2. 我的視野在登上山巅後變得無比通闊。
通達、通行、寬闊、廣通、通順、暢通無阻
寬廣、廣大、遼闊、浩渺
狹窄、狹隘、狹小、狹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