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極易得到報應。《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宋 梅堯臣 《送李太伯歸建昌》詩:“ 桓魋 及 臧倉 ,嘗毀聖與賢。後人何蹈之,其事實好還。”《明史·劉台等傳贊》:“虧盈好還,禍釀身後。”
“好還”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來源:
“好還”出自《老子》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現代誤用或引申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更加優秀”,但此說法缺乏古典文獻支持,可能是對詞語的拆分誤解(如“好”+“還”的組合)。
詩句中的用法
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青春作伴好還鄉”,此處“好”為副詞修飾“還”,意為“容易、便于”,與《老子》中的“好還”無關。
“好還”在古籍中多指“因果循環的報應”,屬道家哲學詞彙;現代使用需注意語境,避免與普通詞組混淆。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老子》及曆代注釋文獻。
《好還》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回報恩德或者回報善意。它通常指的是對别人的恩情或幫助心存感激,并主動為對方做出回報。
《好還》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女”和“口”,筆畫數為6畫。
《好還》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詩經·秦風·碑》這篇詩歌。《碑》中有一句“好談者琴,好還者貝”,意思是能夠善于演奏琴箫的人被人們衆所周知,而能夠回報别人恩情的人則被人們親切稱贊。
《好還》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好還」。
在古代漢字中,《好還》成語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例如,在西漢朝代的古經卷子上,可以見到《好還》中的“還”字寫作“還”。
1. 小明對于老師的教誨感激不盡,他一直想要好好學習回報老師的辛勤付出。
2. 他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總是主動幫助别人,他的善舉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大家都說他真是好還。
好意、好心、還禮、報恩
感恩、回報、酬謝、答謝
忘恩、仇恨、不還、不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