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視身體。意為善終。《後漢書·崔駰傳》:“貴啟體之歸全兮,庶不忝乎先子。”《宋書·謝瞻傳》:“臨終,遺 晦 書曰:‘吾得啟體幸全,歸骨山足,亦何所多恨。’” 元 陳世隆 《北軒筆記》:“吾得啟體幸全,亦何所恨。”參見“ 啟手啟足 ”。
“啓體”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從兩個主要角度進行解釋:
“啓體”最早見于《後漢書·崔駰傳》和《宋書·謝瞻傳》,意為善終,即身體得以完整保全、安然離世。例如:
此用法強調生命完整性和自然終結,是古代對死亡的一種委婉表達。
現代語境中,“啟體”指國學大師啟功先生(1912-2005)創立的書法字體。其特點包括:
需注意區分兩類“啓體”:
若需進一步探讨某類含義,可參考權威文獻或書法研究著作。
啓體(qǐ tǐ)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四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口、躬、衣、心。啓體的總筆畫數為8畫。
啓體這個漢字一般用于中國大陸簡體字,繁體字為啟體。
在古代漢字中,啓體的寫法有一些差異。當時的漢字寫法較為簡化,啓字的寫法為“開”字的上半部分加上三點,代表着“開啟”的意思。
1. 他的發言啓體了新的思考角度。
2. 這篇文章啓體了一個新的時代。
1. 啓示(qǐ shì):指啟迪、啟發。
2. 啓發(qǐ fā):指啟發、引導、激發。
3. 啓動(qǐ dòng):指啟動、展開。
啟迪、啟示、引導。
封閉、關閉、阻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