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志求學;好學。 宋 曾鞏 《襄州到任表》:“伏念臣素堅向學之心,幸遇好文之主。”《元史·康裡脫脫傳》:“ 脫脫 嘗即 宣德 别墅延師以訓子,鄉人化之,皆向學。” 明 唐順之 《信豐訓導殷君墓志銘》:“翁始向學,即慨然發憤曰:‘吾先世功德,不可無繼其業者。’” 郭沫若 《水平線下·百合與番茄上》:“既無知識,又不肯向學。”
專意于學問。 宋 田況 《儒林公議》卷上:“﹝ 石介 、 孫復 ﹞力相贊和,期興庠序,然嚮學者少,無法利以勸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三·土舍科目》:“巡撫 楊一渶 為請於朝,乞如武舉例,加陞一級,以為遠人嚮學之勸。” 清 鮑廷博 《<履齋示兒編>跋》:“ 履齋 自序謂考評經傳,漁獵訓詁,以示子若孫,使知嚮學而已。”
“向學”指積極主動地追求學問、立志求學的态度,強調對知識的熱愛和持續進取的精神。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權威詞典(如、2)或古籍原文。
《向學》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積極向上、努力學習的意願或行為。它強調個體應該不斷追求知識,不斷進取,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水平。
《向學》可以被拆分為兩個字:向(含義:朝着)和學(含義:學習)。其中,向的部首是口,學的部首是子。向的筆畫數為三畫,學的筆畫數為八畫。
《向學》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出現于《論語·季氏》一文中。在現代簡化字體中,向學的寫法保留了傳統的形狀,沒有明顯的繁體版本。
在古時候,向學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古代文獻中可以找到一些使用與現代稍有差異的字形,但總體上仍然是以向和學兩個字為主,意義相同。
1. 他一直都很向學,希望能夠進一所好大學。
2. 這個學生一直以來都對科學很感興趣,非常向學。
向學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為新的詞語,例如:自學、刻苦向學、積極向學等。
孜孜不倦、勤奮好學、刻苦鑽研等。
懶散、消極、不求進取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