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欺心的意思、欺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欺心的解釋

(1).自己欺騙自己;昧心。 唐 韓愈 《通解》:“今之人行不出乎中人,而恥乎力一行為獨行,且曰:‘我通同如聖人。’彼其欺心邪?吾不知矣。” 明 李贽 《與馬伯時書》:“我此一等與世上人真不同,沒有一點欺心罪過。”《西遊記》第二三回:“寧死也要往西天去,決不幹此欺心之事。” 魯迅 《朝花夕拾·無常》:“有時先不欺心的人們,遙想着将來,就又不能不想在整塊的公理中,來尋一點情面的末屑。”

(2).起壞心思。《醒世恒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原來這老乞婆恁般欺心,将男作女哄我!怪道三朝便要接回。”《醒世姻緣傳》第三七回:“我猜你待要欺心,又沒那膽,是也不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欺心”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qī xīn,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自我欺騙或昧心
    指明知違背本心或道德準則,仍選擇欺騙自己或違背良心行事。例如:

    • “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
    • 唐代韓愈《通解》中批判“欺心”行為:“今之人行不出乎中人,而恥乎力一行為獨行……彼其欺心邪?”()。
  2. 起壞心思或欺騙他人
    指故意對他人隱瞞真相或實施欺詐。例如:

    • 《西遊記》第七回提到“欺心”為“要奪玉皇上帝尊位”的惡劣意圖()。
    • 《醒世恒言》中描述“将男作女哄我”的欺心行為()。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


三、相關成語與近義詞


總結來說,“欺心”既包含對内的自我蒙蔽,也涵蓋對外的惡意欺騙,是道德與行為雙重層面的否定性評價。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文獻引用,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欺心

欺心是指用心欺騙、蓄意傷害他人感情的行為。它拆分的部首是心,筆畫數為4。來源于古代漢字,它的繁體形式為欺心。在古時候,欺心的寫法可以是「欺軀脣」或「欺負心」。

例句:

1. 他表面上對我很友好,但實際上卻是在欺心隱忍。

2. 不要輕易相信别人,有些人善于欺心。

組詞:

1. 欺騙:指通過詐騙、虛假言辭等手段欺騙他人,損害其利益。

2. 欺詐:指以虛假的手段騙取他人財物或利益。

3. 欺騙:指用言行欺騙、蒙騙他人。

近義詞:

1. 欺騙:指以虛假言辭、假象等蒙蔽他人。

2. 騙心:指通過欺騙手段傷害他人的感情。

反義詞:

真心:指真實、真誠的心意。

守信:指信守承諾、守信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