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母。《儒林外史》第五回:“自古説:‘晚娘的拳頭,雲裡的日頭。’這孩子料想不能長大。”《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倘使聚了個不賢的,那非但自己終身之累,就是小孩子對付晚娘,也不容易。” 劉半農 《瓦釜集·第八歌》:“你看看 金根 汝全 格好晚娘。”
“晚娘”是漢語中的一個特殊稱謂,其含義及文化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基本定義
“晚娘”指繼母,即生父再婚後的妻子,常見于古代文獻及方言(如吳語)。該詞帶有一定情感色彩,常隱含繼母與子女關系疏離的刻闆印象,例如《儒林外史》第五回提到“晚娘的拳頭,雲裡的日頭”,比喻繼母的嚴厲。
文化與社會背景
相關表達與反義詞
現代使用場景
當代語境中,“晚娘”多用于文學或口語,實際生活更傾向使用“繼母”等中性詞彙,以減少負面聯想。部分方言區(如江浙一帶)仍保留此說法。
總結來看,“晚娘”不僅是一個親屬稱謂,更承載了傳統文化中對非血緣關系的複雜情感認知。需注意使用時避免刻闆印象,結合具體語境選擇合適表達。
晚娘(wǎn niáng)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指代晚上嫁人的婦女,也可以指代晚年嫁人的女子。在古代,晚娘一詞經常用來描述年紀稍大的女子再婚的情況。
晚(日部),娘(女部)。
晚的拼音為wǎn,筆畫數8畫;娘的拼音為niáng,筆畫數10畫。
《晚娘》一詞最早出現在宋代文學作品中,用來描述晚年再婚的女性。後來被廣泛使用,成為一個常見的詞語。
晚娘的繁體字為「晚娘」。
在古代寫法中,晚娘的字形較為複雜,晚字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晚/日/頁/䒑」,而娘字的寫法為「娘/女/丷/糹」。
1. 她是一個晚娘,二婚之後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2. 昨晚,我在街上遇到了一個晚娘,她看起來很年輕。
晚年、晚上、娘子、娘家。
再婚女、複婚女。
處子、未婚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