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鞋底多齒的木拖鞋。《南史·宋紀上·武帝》:“性尤簡易,嘗著連齒木屐,好出 神武門 内左右逍遙,從者不過十餘人。” 明 田藝蘅 《留青日劄·連齒木屐》:“﹝連齒木屐﹞蓋即今之拖屐也。”
“連齒木屐”是古代中國的一種傳統木制鞋具,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連齒木屐指鞋底帶有多個齒狀結構的木制拖鞋。其名稱來源于鞋底密集排列的木齒設計,這種結構既能防滑,又便于在泥濘或崎岖路面上行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南史》或考古資料(如江西東吳墓出土文物記錄)。
《連齒木屐》是一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們生活貧困、不能滿足基本需求的困境。這個成語是指連齒木屐獲得了連齒木屐,卻沒有穿上的情景,暗喻不能得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連齒木屐》可以拆解為“連”、“齒”、“木”和“屐”四個部分。其中,“連”這個部首表示連接、繼續的意思,五筆編碼為111234;“齒”表示牙齒,五筆編碼為12431;“木”表示木材,五筆編碼為1234;“屐”表示木屐,五筆編碼為25341。
《連齒木屐》一詞出自唐代杜牧的《秋夕》詩中:“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
漸漸地,樹上小鳥啼。夜有所思短于淚。
此曲有意無人傳,願将心事背一斤。”其中“願将心事背一斤”這句話暗示了連齒木屐的意思。
《連齒木屐》是相對于簡體字而言的,即傳統的漢字書寫形式。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到《連齒木屐》這個詞,古代的寫法是“連齒木屐”,但發音和意義與現代相同。
1. 他家境貧寒,生活連齒木屐,甚至連一頓溫飽都難以解決。
2. 這個故事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人如何從逆境中走出來,擺脫了連齒木屐的命運。
連齒木屐、穿木屐、運木屐、傳木屐、賣木屐、木屐商
貧困、困境、生活困頓、缺衣少食
富裕、安逸、舒適、物質豐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