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蘭譜的意思、金蘭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蘭譜的解釋

見“ 金蘭小譜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金蘭譜"是中國傳統社會結拜儀式中使用的書面憑證,又稱"金蘭帖"或"結義帖"。其核心含義源自《周易·系辭》"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比喻情誼深厚的朋友結為異姓兄弟的行為。

該文書通常包含三部分内容:首先是結拜者共同拟定的誓詞,多以"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為典型表述;其次按年齡順序排列結拜成員的生辰八字;最後附有見證人署名。據《中國民俗文化大觀》記載,規範的格式應包括結拜時間、地點、參與人數及立書人畫押等要素。

從社會功能分析,金蘭譜具有三重屬性:作為民間契約文書,确立拟制親屬關系;作為道德約束載體,以文字形式強化"義"的價值觀念;作為身份憑證,常用于古代幫會組織成員的身份識别。明清時期盛行的"盟書"文化中,約78%的結拜行為會制作此類譜牒(數據來源:《明清民間結社研究》)。

現存最早實物為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福建地區的絹本金蘭譜,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該文物詳細記錄了12位士子結盟的過程,印證了《夢粱錄》中"士人結社,必立書為憑"的記載。值得注意的是,1949年後該習俗逐漸式微,但相關文物在民俗學研究領域仍具重要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金蘭譜是中國傳統社會中的一種結拜憑證,主要用于異姓兄弟姐妹結義時交換,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定義與起源

金蘭譜又稱“蘭譜”或“金蘭簿”,源于《易經·系辭》中“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的典故,象征友情如金石般堅固、如蘭草般芬芳。舊時結拜者通過交換譜帖确立關系,俗稱“換帖”“拜把子”。

二、内容與形式

  1. 核心信息:譜中記錄結拜人數、參與者姓名、生辰八字、籍貫、結拜時間、誓言,以及祖上三代(父母、祖父、曾祖)的姓名。
  2. 書寫規範:用紅紙折疊成信封狀,封面标注《金蘭譜》或《蘭譜》,内容需清晰工整。

三、結拜儀式

  1. 流程:在天地牌位(或供奉劉備、關羽、張飛/觀音像)前設香案,擺放香燭、供品及金蘭譜。按年齡順序焚香叩拜,由年長者領讀誓言,最後共飲血酒(雞血混酒)并聚餐。
  2. 稱謂變化:結拜後互稱兄弟姐妹,雙方父母改稱“幹爹”“幹媽”。

四、相關習俗

補充說明

現代社會中,金蘭譜已逐漸淡化,但其文化内涵仍體現在“義結金蘭”等成語中,成為深厚友情的象征。

别人正在浏覽...

白紗帽寶冠爆裂敝腸博厚猜狠禅和子超增補廪楚捶大車代筆島國等閑間嫡位斷渡而立之年賦貢甘荼更仆難終共吺鴻姿後撤灰煙瘴氣糊塗賬積李經童金珠瑪米考練轠席廪銀立時三刻龍須陋忠鸾鶴聲律宗棉鈴靡靡之音鵬鲸牽裾清臣情厚癯辱上蒼扇翣示人售貨員水煙師鼠目數器疏條松樹陶真田主哃吓霧霭五鬼相将香筒憲考小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