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母晜弟的意思、從母晜弟的詳細解釋
從母晜弟的解釋
見“ 從母昆弟 ”。
詞語分解
- 從母的解釋 母親的姐妹。即姨母。《爾雅·釋親》:“母之姊妹為從母。”《儀禮·喪服》:“從母丈夫婦人報。” 鄭玄 注:“從母,母之姊妹。” 晉 陶潛 《祭從弟敬遠文》:“父則同生,母則從母。”《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 晜弟的解釋 兄弟;哥哥和弟弟。《爾雅·釋親》:“父之晜弟,先生為世父,後生為叔父。” 宋 田況 《儒林公議》卷下:“械 三嘏 送虜主帳前,以其晜弟皆方委任,遂貸 三嘏 死。”
網絡擴展解釋
“從母晜弟”是中國古代對親屬關系的稱謂,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 詞義:指母親的姐妹(即姨母)所生的兒子,即姨表兄弟()。
- 結構解析:詞語由“從母”(姨母)和“晜弟”(兄弟)組成。“晜”是“昆”的通假字,意為兄長或同輩男性親屬( )。
2.文獻出處
- 古代典籍:該詞最早見于《爾雅·釋親》,明确記載“從母之男子為從母晜弟”,即姨母的兒子()。另在《儀禮·喪服》中也有提及,用于描述喪服禮儀中的親屬關系()。
3.讀音與異寫
- 拼音:cóng mǔ kūn dì( )。
- 異寫形式:亦作“從母昆弟”,“昆”與“晜”通假,兩詞含義相同( )。
4.相關親屬稱謂對比
- 從父晜弟:指父親的兄弟(伯父/叔父)之子,即堂兄弟,與“從母晜弟”形成對比()。
- 從母姊妹:姨母之女,即姨表姐妹,與“從母晜弟”性别相對()。
5.現代使用情況
- 語境:屬于古代漢語詞彙,現代口語和書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曆史文獻( )。
如需更完整的古代親屬稱謂體系,可參考《爾雅·釋親》或《儀禮》等經典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從母晜弟
詞義:《從母晜弟》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從母親那裡得到啟示,兄弟之中以晜為最。
部首和筆畫:《從母晜弟》共有7個部首,分别是「從」、「母」、「晜」、「弟」。字母總筆畫數為20畫。
來源:《從母晜弟》最早出現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子為人後倔強多過父,父責之,子曰:‘從母晜父’”,意思是從母親那裡得到啟示勝過父親。後來逐漸演變成類似的成語或詞語。
繁體:《從母晜弟》的繁體字為「從母晜弟」。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字形可能有所不同。《從母晜弟》在古時候的書寫形式可能有所變化,但整體的意義和用法相似。
例句:
1. 哥哥對弟弟很寬容,真是從母晜弟。
2.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注重給孩子以正确的從母晜弟的觀念。
組詞:母親、晜、弟弟、家庭、教育、觀念等
近義詞:宋慈父,釋兄于弟
反義詞:弟不尊兄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