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母晜弟的意思、從母晜弟的詳細解釋
從母晜弟的解釋
見“ 從母昆弟 ”。
詞語分解
- 從母的解釋 母親的姐妹。即姨母。《爾雅·釋親》:“母之姊妹為從母。”《儀禮·喪服》:“從母丈夫婦人報。” 鄭玄 注:“從母,母之姊妹。” 晉 陶潛 《祭從弟敬遠文》:“父則同生,母則從母。”《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 晜弟的解釋 兄弟;哥哥和弟弟。《爾雅·釋親》:“父之晜弟,先生為世父,後生為叔父。” 宋 田況 《儒林公議》卷下:“械 三嘏 送虜主帳前,以其晜弟皆方委任,遂貸 三嘏 死。”
專業解析
“從母晜弟”是漢語古籍中記載的親屬稱謂詞,其核心含義需結合傳統宗法制度分析。《爾雅·釋親》最早系統記載了這類稱謂體系,其中“從母”指代母親的姊妹(即姨母),“晜”為“昆”的異體字,表兄弟行輩關系,“弟”則明确同輩中的年幼者。
該詞具體包含三重釋義:
- 宗法層面:指姨母所生的男性子嗣,與“姨表兄弟”同義,體現母系親屬關系。這種稱謂常見于注重血緣紐帶的宗族文獻,如《儀禮·喪服》記載的“從母晜弟”服喪規範。
- 構詞解析:采用複合構詞法,“從母”限定血緣來源,“晜弟”确定同輩關系。《說文解字》釋“晜”為“周人謂兄曰晜”,段玉裁注強調其特指同祖父的兄弟關系。
- 現代轉化:隨着宗法制度瓦解,該詞已退出日常用語體系,僅存于研究古代親屬制度的學術著作,如《中國親屬制度研究》将其列為“旁系親屬稱謂演變案例”。
詞義演變軌迹顯示,西周金文中已有“從母”稱謂雛形,至東漢《白虎通義》形成完整稱謂系統。清代考據學家錢大昕在《十駕齋養新錄》中特别辨析過該詞與“外兄弟”的細微差異。
網絡擴展解釋
“從母晜弟”是中國古代對親屬關系的稱謂,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 詞義:指母親的姐妹(即姨母)所生的兒子,即姨表兄弟()。
- 結構解析:詞語由“從母”(姨母)和“晜弟”(兄弟)組成。“晜”是“昆”的通假字,意為兄長或同輩男性親屬( )。
2.文獻出處
- 古代典籍:該詞最早見于《爾雅·釋親》,明确記載“從母之男子為從母晜弟”,即姨母的兒子()。另在《儀禮·喪服》中也有提及,用于描述喪服禮儀中的親屬關系()。
3.讀音與異寫
- 拼音:cóng mǔ kūn dì( )。
- 異寫形式:亦作“從母昆弟”,“昆”與“晜”通假,兩詞含義相同( )。
4.相關親屬稱謂對比
- 從父晜弟:指父親的兄弟(伯父/叔父)之子,即堂兄弟,與“從母晜弟”形成對比()。
- 從母姊妹:姨母之女,即姨表姐妹,與“從母晜弟”性别相對()。
5.現代使用情況
- 語境:屬于古代漢語詞彙,現代口語和書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曆史文獻( )。
如需更完整的古代親屬稱謂體系,可參考《爾雅·釋親》或《儀禮》等經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百方碧玲珑波老兒馳檄尺子垂世疊掌條狼氏短噸費力勞心風雩付托幹象辇槁枲格不住貢遺果農黑尻澒地懷保荒火幻覺活辣子湔裳蹇犯介氏進度金覊急騎寄生囊救暍蝌篆老弟流民蒙滅納財南梁難名披襟解帶潛精積思喬素巧同造化峭阤绮園泉漏輮轹散會少宰煞強如實濟首免私德訴呈讨試聽任往夫慰輯問道于盲五陰嚣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