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月的意思、令月的詳細解釋
令月的解釋
(1).吉月。《儀禮·士冠禮》:“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 鄭玄 注:“令、吉,皆善也。”《後漢書·明帝紀》:“二年春正月辛未……使尚書令持節詔驃騎将軍、三公曰:‘今令月吉日,宗祀 光武皇帝 於明堂,以配五帝。’”
(2).指夏曆二月。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歲時·二月》引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二月曰仲陽,曰令月。”
詞語分解
- 令的解釋 令 í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b.複姓。 令 ǐ 量詞,印刷用的原張平版紙五百張為一令。 令 ì 上級對下級的指示:命令。法令。朝(乷 )令夕改。 古代官名:縣令。令尹。尚書令
- 月的解釋 月 è 地球最大的天然衛星(亦稱“月亮”、“月球”):月光(月球反射太陽的光)。月蝕。 計時單位:一月。月份。歲月不居(時光不停地流逝)。 按月出現的,每月的:月刊。月薪。 形狀像月亮的,圓的:月餅。
專業解析
"令月"是一個典雅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指吉利的月份、美好的月份。具體解析如下:
-
字義拆解與基本釋義:
- 令:本義為“美好”、“吉祥”、“善”。《說文解字》釋“令”為“發號也”,但引申有“美善”之意(如“令名”、“令德”)。
- 月:指月份。
- 合義:因此,“令月”即指吉利的、美好的、適宜(進行某事)的月份。它常用于描述特定月份因時節、氣候或文化習俗而被認為特别吉祥或適合舉行重要活動(如婚嫁、祭祀、出行等)。
-
引申與文化内涵:
- 時節之美:“令月”強調特定月份在自然時序中的美好狀态,如春光明媚或秋高氣爽之時。
- 行事之宜:古人講究順應天時,“令月”常指適合進行重要儀典或人生儀禮(如婚禮)的月份,取其吉利、順遂的寓意。例如,《儀禮·士冠禮》中就有選擇“令月吉日”舉行冠禮的記載。
- 文學意象:在古典詩文中,“令月”常被用作對美好時光的雅稱,帶有濃厚的文化審美意蘊。
權威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該詞典是漢語詞彙研究最具權威性的工具書之一,其對“令月”的釋義為:“吉月;吉祥的月份。”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年份(通常标注最新版年份,此處可寫“最新版”或查閱具體卷冊)。 (注:線上版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官網,但具體詞條鍊接需根據其網站結構查找,此處提供官網作為來源指引)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該詞典是學習研究古代漢語的常用工具書,其對“令月”的解釋同樣強調其“吉利的月份”的含義。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編寫組. 古代漢語詞典. 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年份(如“最新版”)。
- 《儀禮》(儒家經典):作為記載古代禮儀的重要典籍,《儀禮·士冠禮》中“令月吉日,始加元服”的記載是“令月”一詞經典出處的體現,賦予了其深厚的文化背景。 來源:[漢]鄭玄 注, [唐]賈公彥 疏. 儀禮注疏. 版本信息(如中華書局點校本)。 (注:可引用權威出版社版本,如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本)
“令月”是一個承載着中國傳統文化中時間觀念和吉祥寓意的詞彙,意指吉祥、美好、適宜(進行重要活動)的月份。其釋義在權威漢語詞典(如《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中均有明确記載,并在儒家經典《儀禮》中有着實際應用的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
“令月”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lìng yuè,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1.吉月(吉祥的月份)
指適合舉行重要儀式或活動的美好月份,常用于古代禮儀文獻中。例如《儀禮·士冠禮》提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鄭玄注“令、吉,皆善也”,即選擇良辰吉日舉行冠禮。這一含義強調月份的祥瑞性,多與祭祀、慶典等莊重場合相關。
2.夏曆二月
部分文獻将“令月”特指為農曆二月。如清代厲荃《事物異名錄》引明代《山堂肆考》記載“二月曰仲陽,曰令月”,結合春季萬物複蘇的特點,賦予其生機勃勃的意象。
補充說明
- 使用場景:既可泛指吉祥的月份,也可特指農曆二月,常見于古典文獻或描述傳統節令的語境。
- 近義詞:吉月、良辰。
- 例句:如“令月吉日,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後漢書·明帝紀》),體現其儀式性用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儀禮》《事物異名錄》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愛子八川寶華鮑魚之次八字牙梳不厭求詳殘軀忏陳長舌婦谄邪舛盭初版得按登錄得失斷齑畫粥發沖冠放大紙攻其一點,不及其餘挂齒含渾弘多慌悴話信家徒壁立急忙忙景光禁欲侰澀繼娶九經庫卷石捐贈拒捕扣壓髡鉗靈字利權禮宗顱腔梅村體忸恨貧铗輕步傾蓋之交齊瑟行人民英雄紀念碑日記簿若有所亡入文出武折轅噬齊食味方丈隨即天緣痛絶通律挽舟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