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眺,遠望。 唐 趙冬曦 《奉和張燕公早霁南樓》:“方曙躋南樓,憑軒肆遐矚。” 明 袁宗道 《大别山記》:“ 晴川閣 踞其首, 方亭 踞其背,遐矚遠瞻,閣不如亭。” 沉宗畸 《題<居庸秋望圖>》詩:“登高遐矚一憑弔,凄涼寒戍悲笳音。”
“遐矚”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á zhǔ(注音:ㄒ一ㄚˊ ㄓㄨˇ),屬于書面用語,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遐矚”意為遠眺、遠望,強調向遠處凝望的動作或意境。例如唐代趙冬曦《奉和張燕公早霁南樓》中“方曙躋南樓,憑軒肆遐矚”,即描繪了登高遠望的場景。
該詞多用于詩詞,如:
常見于描寫自然風光、抒發情懷的文學作品中,現代使用較少,多保留在古典語境或書面表達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詞源,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遐矚(xiá zhuǎ)是一個漢語詞語,多用來形容某個人的才能或成就非常卓越,超過一般的水平,引人注目,令人敬佩。
遐矚的部首是眉旁,由“⺅”組成;拆分後的筆畫數為16畫。
遐矚最早出現在《楚辭·九歌·東籬》一詩中:“放馬玉蹄,與子同辭。遐矚君子,我心悲。”這個詞在古代詩詞中較為常見,後來逐漸被廣泛使用于日常生活中。
遐矚的繁體字為「遐矚」。
在古代書法中,遐矚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相同。
他在學術界的成就遐矚同侪。
她的音樂天賦使得她在樂壇遐矚衆人。
遙遙遐矚、遐矚一時、遐矚群倫
崇尚、仰視、尊崇、折服、震撼
平庸、普通、平凡、瑣碎、無足輕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