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锺瓦缶的意思、黃锺瓦缶的詳細解釋
黃锺瓦缶的解釋
比喻藝術性較高和較低的文藝作品。
詞語分解
- 黃的解釋 黃 á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顔色:黃色。黃昏。牛黃。黃澄澄。信口雌黃。 特指中國黃河:黃災。治黃。黃泛區。 指“黃帝”(即“軒轅氏”,傳說中原始社會部落聯盟首領):黃老(黃帝和老子)。炎黃子孫。 事情失
- 瓦缶的解釋 .小口大腹的瓦器。《易·坎》“用缶” 三國 魏 王弼 注:“處坎以斯,雖復一樽之酒,二簋之食,瓦缶之器,納此至約,自進於牖,乃可羞之於王公,薦之於宗廟,故終無咎也。” 唐 李商隱 《行次西郊》詩
專業解析
"黃锺瓦缶"(亦作"黃鐘瓦缶")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用于比喻高雅與低俗、貴重與輕賤、賢才與庸人之間的強烈對比。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成語釋義
- 黃锺: 指古代音律十二律中的第一律,即"黃鐘律"。它是中國古代樂律的基準音,被視為最尊貴、最正統、最和諧的聲音,象征高雅、貴重、賢能或正道。
- 瓦缶: "瓦"指陶土,"缶"是古代一種大腹小口的陶制容器,也指一種簡陋的打擊樂器。瓦缶發出的聲音粗劣、沉悶,被視為低俗、卑賤的聲音,象征粗俗、低劣、庸人或邪道。
- 整體寓意: 将"黃锺"與"瓦缶"并列,形成鮮明對比,意指将高雅貴重的事物與粗俗低賤的事物放在一起比較或混為一談。常用來:
- 形容事物或人品優劣懸殊。
- 批評賢愚不分、是非颠倒的社會現象。
- 比喻高雅藝術與低俗趣味并存或混雜。
二、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的意象源于中國古代對音樂的重視和禮樂文化。其核心思想在典籍中多有體現:
- 《楚辭·蔔居》: 屈原在文中發出"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的慨歎。 這是"黃鐘毀棄,瓦釜雷鳴"的著名典故,直接表達了賢才被棄、小人得志的憤懑,是"黃锺瓦缶"對比意涵的經典來源。
- 古代樂律理論: "黃鐘"作為十二律呂之首,是定音的标準,地位崇高。"瓦缶"作為民間粗陋的器物或樂器,自然無法與之相提并論。這種音樂上的尊卑觀念被引申到社會、文化、人才評價等各個領域。
三、應用與例句
- 形容對比懸殊: "這幅畫展中,大師真迹與拙劣仿品并列,真乃黃锺瓦缶,高下立判。"
- 批評賢愚不分: "公司用人若黃锺瓦缶不分,良莠不辨,必将導緻人才流失,發展受阻。"
- 感歎世風: "當今某些文化現象,黃锺瓦缶雜陳,雅俗界限模糊,令人憂慮。"
四、權威來源參考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該詞典對"黃鐘"、"瓦釜"(與"瓦缶"意近)等詞條有詳細解釋,并引用了《楚辭·蔔居》的典故,是理解該成語本義的重要依據。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作為大型權威語文工具書,收錄了"黃鐘瓦釜"詞條,提供了詳盡的釋義、出處和用例。
- 《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該辭典收錄并解釋了"黃鐘毀棄,瓦釜雷鳴"及其簡略形式,闡明了其比喻意義和感情色彩。
- 《楚辭》研究著作(如中華書局點校本): 對《蔔居》篇的注釋和解讀是理解該成語原始出處和深刻内涵的最直接學術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
“黃锺瓦缶”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huáng zhōng wǎ fǒu,主要用于形容文藝作品或事物在藝術性、價值上的高低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成語由兩部分組成:
- 黃锺:古代音律中的正音,象征高雅、優秀的藝術或事物()。
- 瓦缶:泥土燒制的簡陋樂器,比喻粗俗、低劣的作品或事物()。
- 整體含義:比喻藝術性較高和較低的文藝作品,或高雅與平庸的對比()。
出處與用法
-
曆史淵源:
- 最早見于明代謝榛的《四溟詩話》:“試誦我詩一篇或一聯,以見黃鐘瓦缶,聲調同異,則工拙兩存乎心。”()。
- 現代作家茅盾在《西江月》中也曾引用:“黃鐘瓦缶待搜求,不宜強分先後。”()。
-
應用場景:
- 多用于文學評論,如對比不同作品的優劣。
- 也可引申為對人才或事物價值的評判()。
近義詞與擴展
- 近義詞:黃鐘瓦釜、陽春白雪與下裡巴人。
- 反義概念:強調“雅俗共賞”時,可與其形成對比。
示例用法
- 例句:“這部詩集收錄的作品參差不齊,既有黃鐘之音,也有瓦缶之響。”
- 結構特點:并列式成語,前後兩部分形成鮮明對照。
“黃锺瓦缶”通過古代樂器與容器的對比,生動體現了藝術價值的差異性。其核心在于強調鑒賞需明辨優劣,同時提醒創作者追求更高的藝術性(綜合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
白殼鮑家姑操舟草奏産蓐酬心觕胪打電話掂提電影音樂觝戲發撤犯害峯穎廣寒仙子故地規造韓詩黑雲都化流溷鼠堅甲厲兵界分鼱鼩緝綏赍貣計直柳亸花嬌驢屋慢朝沒世無稱門皁牛鞭拟象叛匪偏定剽戮佥簿冗阘三求四告撒褪殺獲上愬眚烖時裝表演首策水卒熟嫺雖是窣雲太一蓮舟田夫腕力穩慎倭刀狎逼廂子先例顯王小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