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磬筆難書的意思、磬筆難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磬筆難書的解釋

極言事實多,即使用完筆也難寫全。磬,通“ 罄 ”。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四:“他們在分發到戰區以後,所經曆的各種艱難痛苦,那真是磬筆難書。”磬,一本作“ 罄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磬筆難書”為常見筆誤,正确寫法應為“罄竹難書”。該成語出自《舊唐書·李密傳》中“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本義指用盡南山的竹子也寫不完罪行,後演化為形容事實極多難以盡述。其核心語義包含三點:

  1. 本義溯源

    “罄”為動詞,表示用盡;“竹”指古代書寫材料竹簡。原指罪行繁多,如《漢語大詞典》引《舊唐書》強調其“罪狀極多”的貶義色彩(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

  2. 引申用法

    現代漢語中既可保留原典的貶義用法,如“侵略者暴行罄竹難書”,也可中性化表達事件繁雜,如《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注“現也形容事實很多”(來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3. 語素解析

    “罄”強調完全耗盡的狀态,“竹”代指書寫載體,“難書”突出事實數量超越記錄能力,三部分共同構成極限表述框架。該結構在《中華成語大辭典》中被歸類為“誇張類成語”(來源:中華書局《中華成語大辭典》)。

例句:

網絡擴展解釋

“磬筆難書”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存在兩種不同解釋,需根據權威來源綜合辨析:

一、主流含義及出處

  1. 核心釋義
    形容事實或罪行極多,用盡筆墨也難以寫完。其中“磬”通“罄”,意為“盡”()。

  2. 經典出處

    • 源自《呂氏春秋·明理》:“此皆亂國之所生也,不能勝數,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
    • 《舊唐書·李密傳》進一步引申:“磬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3. 用法場景
    多用于描述罪狀、惡行或複雜事件的數量龐大,如曆史文獻中批判暴政時的修辭手法。

二、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現代詞典(如、3)提出“形容寫作需要極用心力”的含義,可能與“罄竹難書”的誤用或引申有關。但根據古籍記載和權威文獻(漢典、呂氏春秋等),該解釋缺乏直接出處支撐,建議以主流含義為準。

三、常見混淆提醒

需注意與成語“罄竹難書”的關聯:兩者均以“難以寫完”為核心,但“罄竹難書”更側重罪行(竹指竹簡),而“磬筆難書”側重事實的龐雜(筆代指書寫工具)。部分場景下可通用。

别人正在浏覽...

梎柌怅悒承指促壽代課颠隕雕被丁當長鳴定數二地主鳳辇高蹶格奸共貫歸奇顧怪賈馬服鄭合靈皇糧家見戶說講頌教學法家主公诘盜頸聯金丸進卮紀甗卷帳絶軌攈載恐呵快疾潰腹領異标新犂鼠流離颠頓籠合镂句陋邑平風靜浪千家萬戶乾冷錢券輕慮淺謀青書清揚乞食三率扇形身經百戰神旗伸頭縮頸矢箙霜鴉天牧窕言旺跳五承校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