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推辭的意思、推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推辭的解釋

[decline] 拒絕;辭謝

再三推辭

詳細解釋

(1).猶托辭。《拾遺記·晉時事》附 南朝 梁 蕭绮 錄:“至如 姚馥 ……及其俳諧詭譎,推辭指誡,因物而刺,言之者無罪,抑亦 東方曼倩 之儔歟!”

(2).拒絕;辭謝。 唐 白居易 《送敏中歸豳甯幕》詩:“前路加餐須努力,今宵盡醉莫推辭。” 元 秦簡夫 《剪發待賓》第二折:“借人錢財主每休想道推辭。” 李準 《李雙雙小傳》:“大夥既然選住咱,那就是看咱能給大夥服務,也就不用推辭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推辭在現代漢語中指通過言語或行為婉轉地拒絕他人的請求、邀請或饋贈,強調在禮貌或謙遜态度下的不接受行為。其釋義與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為“表示拒絕(任命、邀請、饋贈等)”,強調行為主體主動表達不接受的意願。例如:“他再三推辭了對方的聘書。”

  2. 《漢語大詞典》

    釋為“推讓辭謝”,指出其隱含謙遜或客套的語境,如古文中“賓客推辭不過,終受其禮”。


二、語義構成與字源


三、典型使用場景

  1. 禮節性拒絕

    多用于社交場合,如推辭宴請、禮物或榮譽,體現謙遜态度。例:“他推辭了獎金,稱團隊貢獻更重要。”

  2. 能力或情境受限

    因客觀條件無法接受時使用,如:“因病推辭邀約。”

  3. 委婉表達立場

    在正式場合避免直接否定,例:“代表推辭了該提案,建議進一步研讨。”


四、近義詞辨析

詞語 核心差異 示例
推卻 側重行動拒絕,語氣較硬 “推卻責任”
推托 借故回避,含借口意味 “推托身體不適”
推卸 專指逃避責任 “推卸義務”

五、古籍用例佐證

《禮記·曲禮上》:“長者賜,少者賤者不敢辭。”鄭玄注:“辭,讓也。”可見“辭”早含謙讓之義。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中“範蠡推辭越王之封”,則完整呈現拒絕行為。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2016.
  2.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3.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商務印書館,2005.

網絡擴展解釋

“推辭”是一個動詞,指用言語或行動委婉地拒絕他人的請求、邀請或委派。其核心含義是“因某種原因不接受”,通常帶有禮貌或客氣的态度,而非強硬拒絕。

具體解析:

  1. 基本詞義
    表示因謙虛、能力不足、時間沖突等原因不接受他人的提議。例如:“他推辭了領導的升職安排,認為自己經驗尚淺。”

  2. 使用場景

    • 社交場合:如拒絕宴請(“她推辭了朋友的聚餐邀請”)。
    • 職場情境:如婉拒工作任務(“他因工作繁忙推辭了額外項目”)。
    • 傳統文化:中國禮儀中常用推辭體現謙遜,如初次見面時推讓座位以示禮貌。
  3. 近義詞對比

    • “推卻”:更強調找理由擺脫責任(如“推卻罪責”)。
    • “謝絕”:語氣更正式,多用于書面(如“謝絕采訪”)。
    • “拒絕”:直接否定,不帶委婉色彩。
  4. 反義詞
    “接受”“應承”“承擔”等直接表達同意的詞彙。

  5. 注意事項
    需根據語境判斷是否真誠:反複推辭可能是客套(如收禮時的推讓),而堅定推辭則表達真實意願。過度使用可能被誤解為虛僞。

示例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

貶望駁殻不早當晚采食藏頭詩充幹初旬盜掘大腰點躥敦弓鞮鞻笃脩方廣飛蛾撲火箇把革出教門公強侯封黃公獲利匠化箭室嚼酒井岡山錦營花陣棘蒬踡伏峻嶒聚飲可碜狂懷勞效聯鎖黎兜鍪緑茵茵駡辱粘滑拟捍刨花闆瓶笙跷脈切谏傾慄遒煉區處曲棍睿識收魂受脤鼠狗輩説起曹操,曹操就到四海升平酸式鹽天幕猥大微文深诋銜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