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香的美稱。 宋 歐陽修 《洛陽春》詞:“紅紗未曉黃鸝語,蕙爐銷蘭炷。” 明 沉仕 《春閨怨》曲之二:“香銷蘭炷,衾寒蘆絮,那堪半壁燈昏。” 清 黃景仁 《春風袅娜·中秋夜使院對月》詞:“被冰輪入戶,喚起無聊。蘭炷減,篆香消。”
“蘭炷”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lán zhù(注音:ㄌㄢˊ ㄓㄨˋ),以下是詳細解釋:
“蘭炷”指線香的美稱,由“蘭”(蘭花)和“炷”(燃燒的香)組成。蘭花象征高潔、美好,香炷則代表祭祀或日常焚香的行為。
在文學中,“蘭炷”常被賦予品德高尚、心靈純潔的象征意義,用以形容人的德行如蘭之芬芳、香火般純淨。
“蘭炷”體現了古代文人雅士對香文化的推崇,通過焚香寄托高潔情操,并與蘭花意象結合,形成獨特的審美表達。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典、古典詩詞集等文獻。
《蘭炷》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蘭」通常指蘭花,一種常見的花卉,象征着高雅和純潔。而「炷」指的是燃燒的木柴或香結,用來引申為「燃燒」或「發出香氣」。
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在《列子》這本古籍中有一篇叫做《鬼世家》的故事,其中提到了一個場景:「是時炷石燃,爐有蘭焰。」後來人們将這一場景中的「蘭炷」概括為一個詞,用以表達燃燒的香氣。
「蘭炷」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蘭」和「炷」兩個部分。其中,「蘭」的部首是「艹」,表示與植物有關;「炷」的部首是「火」,表示與火有關。
「蘭」字有6個筆畫,分别是「豎鈎折豎鈎」;「炷」字有8個筆畫,分别是「點橫豎彎鈎橫豎豎」。
在繁體字中,「蘭炷」的書寫方式與簡體字相同,沒有發生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和現代有所不同。對于「蘭炷」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然而,由于缺乏相關的古籍或古代文獻記載,我們無法确切知道其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例句:
1. 這個香爐散發着淡淡的蘭炷,令人心曠神怡。
2. 在悠揚的音樂聲中,房間充滿了蘭炷的香氣。
組詞:
1. 蘭花:指代一種花卉,有着淡雅的香氣。
2. 蘭香:指蘭花的香氣。
近義詞:
1. 蘭芳:用來形容花香,特指蘭花的芳香。
2. 蘭馥:形容蘭花的香氣濃郁馥郁。
反義詞: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