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名。即澤瀉。《爾雅·釋草》:“藚,牛脣。” 郭璞 注引 毛 傳:“水蕮也。” 陸玑 疏:“今澤蕮也,其葉如車前草大。” 郝懿行 義疏:“《本草》:‘澤瀉,一名水瀉。’瀉,與‘蕮’同。是藚即澤瀉也。”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其陸卉則紫鼈緑葹,天著山韭,雁齒麋舌,牛脣彘首,布濩南池之陽,爛漫北樓之後。” 唐 皮日休 《魯望以躬掇野蔬兼示雅什用以酬謝》詩:“深挑乍見牛脣液,細掐徐聞鼠耳香。”參見“ 澤瀉 ”。
“牛脣”一詞具有雙重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和現代用法分别解釋:
指草本植物澤瀉,屬水生植物。
•文獻依據:《爾雅·釋草》記載“藚,牛脣”,郭璞注為“水蕮”(即澤瀉)。
•形态特征:葉片寬大如車前草,多生長于池沼邊,南朝沈約《郊居賦》、唐代皮日休的詩文中均有提及。
形容言談或性格特質,讀作niú chún。
•基本釋義:比喻說話沉穩有力、有魄力且分寸得當,能赢得他人尊重。
•引申内涵:
需根據語境區分其古義(植物)與今義(成語),現代交流中多采用成語含義。
牛脣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牛"和"脣"兩個部分。
"牛"是一個漢字部首,表示與牛相關的事物。
"脣"是一個漢字部首,表示與嘴唇相關的事物。
牛脣的意思是指牛的嘴唇。
牛脣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牛脣的寫法采用了繁體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牛脣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牛"字的構造和現在的寫法基本相同,而"脣"字的寫法則是将"月"字作為部分,像月形包圍住一個"口"字,表達了嘴唇的形狀。
以下是幾個關于牛脣的例句:
1.他的嘴唇紅潤而豐厚,宛若牛脣。
2.孩子們在農場上看見了牛的嘴唇,直呼其為牛脣。
3.這幅畫以牛脣為題材,生動地展現了農村生活。
以下是一些與牛脣相關的詞語:
1.牛鼻:指牛的鼻子,也可用來形容某人鼻子突出。
2.脣紅齒白:形容嘴唇紅潤、牙齒潔白的狀态。
3.脣槍舌劍:形容說話利捷、慷慨激昂的樣子。
以下是與牛脣相反或相似的詞語:
1.馬嘴:相對于牛脣,馬的嘴巴。
2.羊脣:類似于牛脣,但指代羊的嘴唇。
3.豚脣貝齒:指豬的嘴唇和牙齒,用來形容粗鄙猥亵的言行。
綜上所述,牛脣是指牛的嘴唇,其拆分部首為"牛"和"脣"。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寫法為繁體字,古時候的寫法略有差異。除了牛脣,還有一些與之相關的詞語,如牛鼻、脣紅齒白等,也有與之相反或相似的詞語,如馬嘴、羊脣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