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樸素儉約。《北史·房彥謙傳》:“﹝ 房彥謙 ﹞前後居官所得俸祿,皆以周恤親友,家無餘財,車服器用,務存素儉。”《陳書·孔奂傳》:“﹝ 殷綺 ﹞見 奂 居處素儉,乃餉衣一襲,氈被一具。”
“素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樸素儉約,形容生活作風或物質條件簡單樸實、不鋪張浪費。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用法,可參考《北史》《陳書》等文獻。
素儉一詞是中文中的一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生活簡樸,不喜歡奢華和浪費。他們追求節儉,注重實用。素儉也用來形容一種簡單的風格或作風。
素儉這個詞,可以拆分為「米」和「從」兩個部首。其中「米」代表着糧食,而「從」表示傳承和跟隨。
根據筆畫,「素儉」這個詞一共有8個筆畫。第一個字「素」有5個筆畫,第二個字「儉」有3個筆畫。
素儉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這篇文章中,是莊子用來形容一個人生活樸素的方式。
素儉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素儉」。
古時候寫「素儉」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素」字在古代寫法中的「倝」,「儉」字的古代寫法為「儉」。
1. 他一直過着素儉的生活,從來不會浪費。
2. 這家餐館的菜肴以素儉著稱,口味純正而經濟實惠。
素儉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不同的詞語,例如:素儉生活、素儉節約、素儉取義。
素儉的近義詞有簡約、樸素、儉樸等。
素儉的反義詞有奢華、鋪張、浪費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