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藍尾酒的意思、藍尾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藍尾酒的解釋

(1). 唐 代飲宴時,輪流斟飲,至末坐,稱“藍尾酒”。 唐 白居易 《歲日家宴戲示弟侄等》詩:“歲盞後推藍尾酒,春盤先勸膠牙餳。”

(2).謂即屠蘇酒。 宋 窦革 《酒譜·酒之事》:“今人元日飲屠蘇酒,雲可以辟瘟氣,亦曰藍尾酒。或以年高最後飲之,故有尾之義爾。”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藍尾酒是中國古代歲時文化中的特殊酒俗稱謂,指農曆正月最後一日(即"正月晦日")飲用的酒宴。該名稱源于"藍尾"的特殊含義,"藍"通"婪",取"貪婪"之意,暗喻送别正月時對年節餘韻的眷戀。唐代白居易《歲日家宴》詩中"三杯藍尾酒,一碟膠牙饧"的記載,印證了此習俗在唐代文人士大夫階層的流行。

從民俗學角度分析,藍尾酒屬于正月"逐疫送窮"儀式的組成部分。《荊楚歲時記》注疏記載:"俗雲正月飲酒,先小者,以小者得歲,先酒賀之。老者失歲,故後與酒",反映出古代通過飲酒次序體現的長幼倫理觀念。宋代以後,隨着元宵節地位的提升,該習俗逐漸融入上元節慶活動。

需要說明的是,"藍尾"在古籍中另有"婪尾"的異寫形式,《唐音癸籤》指出:"宋景文謂藍尾取婪酣之義",這與古代酒器"婪尾杯"的形制存在文化關聯。現代民俗學者多認為該習俗承載着古代農耕社會辭舊迎新的時間節點意識。

網絡擴展解釋

“藍尾酒”是古代飲宴文化中的特殊稱謂,其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具體可從以下兩個角度理解:

一、唐代宴飲習俗中的含義

指宴會上按座位順序最後斟飲的酒。唐代宴飲時,斟酒遵循從尊到卑的次序,末位賓客所飲之酒稱為“藍尾酒”。白居易在《歲日家宴戲示弟侄等》詩中提到“歲盞後推藍尾酒”,即以歲末飲宴時最後斟酒的習俗表達長幼有序的禮儀(、、)。

二、宋代與屠蘇酒的關聯

宋代文獻将“藍尾酒”與元日飲屠蘇酒的習俗相聯繫。屠蘇酒有驅邪避疫之意,飲用時按年齡從幼到長的順序,年長者最後飲,因此得名“藍尾”(即末尾),如窦革《酒譜》所載(、)。

補充說明

  1. 異名現象:藍尾酒在古籍中亦寫作“婪尾酒”或“爁尾酒”,如陸遊詩中“爁尾傳盃後”即指此()。
  2. 詞源争議:部分資料将“藍尾”解釋為“酒後狂亂”,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撐,可能為後世誤讀()。

“藍尾酒”主要體現古代宴飲禮儀的秩序性,需結合具體時代背景理解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菴藹巴避薄媚把色笨牛徧談碧霧才穎倉胥長魚舂揄楚夢蠢蝡登時間嫡堂底剭拂袖而歸幹渴弓冶鞲绁刿心刳腹灏瀁黃糯虺穨将作少府賤女郊父燋頭爛額節端階官稭子精鑒坑谷棱坎例封禮眷粝米隆正毛腳雞納聘内書堂俳诙捧腹大笑纰戾辟戾簽證竅牖起作用曲斷喪氣話讪譏省憶庶老推賢讓能瓦盎五量店挦撦骁勍邪戛系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