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盎的意思、瓦盎的詳細解釋
瓦盎的解釋
即瓦盆。《後漢書·逸民傳·逢萌》:“ 萌 素明陰陽,知 莽 将敗,有頃,乃首戴瓦盎,哭于市。” 李賢 注:“盎,盆也。” 宋 蘇轼 《夜卧濯足》詩:“瓦盎深及膝,時復冷煖投。”參見“ 瓦盆 ”。
詞語分解
- 瓦的解釋 瓦 ǎ 用陶土燒成的:瓦罐。瓦器。瓦釜雷鳴(喻無德無才的人占據高位,煊赫一時)。 〔瓦特〕電的功率單位。簡稱“瓦”。 用陶土燒成的覆蓋房頂的東西:瓦當(乶 )(即瓦筒之頭)。瓦匠。 瓦 à 蓋瓦:這
- 盎的解釋 盎 à 古代的一種盆,腹大口小。 盛(坣 ),充盈:春意盎然。詩意盎然。 筆畫數:; 部首:皿;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瓦盎是古代一種陶制盛器,兼具實用與禮器功能,需從字源、形制、用途三方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 瓦:指陶土燒制的器皿。《說文解字》釋為“土器已燒之總名”,凸顯其材質特性。
- 盎:本義為腹大口小的盛器。《急就篇》注“缶即盎也”,說明其形制特征為斂口鼓腹。
二字組合指代陶制廣口深腹容器,常見于商周至漢代墓葬出土器物。
二、形制與功能
瓦盎屬典型灰陶器,考古發現其高度多在15-30厘米間,表面常飾繩紋或弦紋。主要功能包括:
- 食器:用于盛放谷物、酒漿,《周禮·天官》載“祭祀共其盎齊”,鄭玄注“盎猶翁也,成而翁翁然蔥白色”;
- 禮器:作為陪葬明器象征財富,《西安漢墓發掘報告》收錄的釉陶盎證實其禮制屬性;
- 量器:漢代一盎約合1.5升,《中國曆代度量衡考》收錄陶盎容積數據可佐證。
三、文化象征
瓦盎在文學中承載民生意象,如杜甫《秋日夔府詠懷》“瓦盎汲井花”,以日常器皿映襯田園生活。其粗陶質地亦被賦予“質樸素雅”的美學内涵,成為文人書房陳設雅器,《長物志》即載“陶盎插花,古意盎然”。
參見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 顔師古《急就篇注》四庫全書本
- 鄭玄《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 《西安西漢墓考古報告》文物出版社
- 丘光明《中國曆代度量衡考》科學出版社
- 文震亨《長物志》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瓦盎”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含義
瓦盎指瓦盆,即用陶土燒制的容器,通常腹大口小,用于盛放物品。其名稱由“瓦”(陶器)和“盎”(古代盛器)組合而成。
2.文獻出處
- 《後漢書·逸民傳·逢萌》記載:“萌素明陰陽,知莽将敗,乃首戴瓦盎,哭于市。” 李賢注:“盎,盆也。”
- 宋代蘇轼在《夜卧濯足》詩中提到:“瓦盎深及膝,時複冷煖投。” 描述了用瓦盎盛水洗腳的情景。
3.結構與用途
- 材質:陶土燒制,屬于古代常見的生活器皿。
- 形制:腹大口小,類似盆狀,容量較大。
- 功能:多用于盛水、食物或日常雜物,也見于特定儀式或文學比喻中。
4.擴展說明
部分文獻(如)提到“瓦盎”可比喻“内心空虛”,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主流解釋仍以實物容器為主。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後漢書》或蘇轼詩作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愛物兒暗黑巴掌餔食禅魔燀熱饬成沖氣穿荊度棘粗十番點存動量守恒定律東摸西抹放像機分讓佛氏服服帖帖工商聯苟言貴裔紅絲疔懷山恢豁鹄立湖湘匠指間作角韻戒珠錦繃計入棘心攔街攬取盧生綠浪缪葛平産如或少将沈命法身熱沈水香書辦水飯稅關水鑒搜腸潤吻鎖事擡褃田師通赤同盤頹殘吞蝕托偶相左小胥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