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瓦盆。《後漢書·逸民傳·逢萌》:“ 萌 素明陰陽,知 莽 将敗,有頃,乃首戴瓦盎,哭于市。” 李賢 注:“盎,盆也。” 宋 蘇轼 《夜卧濯足》詩:“瓦盎深及膝,時復冷煖投。”參見“ 瓦盆 ”。
“瓦盎”是一個漢語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瓦盎指瓦盆,即用陶土燒制的容器,通常腹大口小,用于盛放物品。其名稱由“瓦”(陶器)和“盎”(古代盛器)組合而成。
部分文獻(如)提到“瓦盎”可比喻“内心空虛”,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主流解釋仍以實物容器為主。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後漢書》或蘇轼詩作原文。
《瓦盎》是一個較為罕見的詞彙,用中文翻譯可以是“陶罐”或“陶器”之意。這個詞常用于古代文獻或古代文學作品中。
《瓦盎》的拆分部首是“瓦”和“皿”,其中,“瓦”表示瓦磚陶器,“皿”表示容器。這個詞一共包含13個筆畫。
《瓦盎》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文獻和詩歌中,常常使用這個詞來指代陶器、陶罐等。在中華文化裡,瓦盎有着深厚的曆史傳承。
至于繁體字形,繁體字的《瓦盎》可寫作「瓦盎」。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瓦盎》的書寫形式可能因時代和文化背景而略有不同。在古時的金石篆刻中,也可以找到《瓦盎》的碑帖,這些碑帖展現了書法藝術的演變和變化。
以下是幾個使用《瓦盎》的例句:
1. 春風拂面瓦盎盈,在陶罐裡盛滿美酒。
2. 作家以陶器的瓦盎比作他心中恒久的眷戀。
3. 廚房裡的瓦盎摔碎了,地上散落了一地的陶片。
一些與《瓦盎》相關的組詞:
1. 瓦盂:瓦制的盂狀容器。
2. 陶器:陶瓷制品,通常用于存儲或裝飾。
近義詞:陶罐、陶盆。
反義詞:金銀器皿、玻璃容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