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曲斷的意思、曲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曲斷的解釋

(1).謂由下層決斷公事。曲,鄉曲。《商君書·靳令》:“行治曲斷,以五裡斷者王,以十裡斷者強,宿治者削。”

(2).枉法判決。 唐 張鷟 《朝野佥載》卷二:“法曹曲斷,府司科罪。”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二》:“至於官徇私而曲斷,吏受賕而寝閣……其害又難以枚舉也。”《三寶太監西洋記》第九十回:“他枉刀殺了我們,你怎麼替他們曲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曲斷”的漢語詞典釋義

“曲斷”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字義與曆史語境理解:

  1. 字義拆解

    • 曲:本義為彎曲,引申為“不公正”“偏私”。《說文解字》釋:“曲,象器曲受物之形”,後衍生出“枉法”之意(如《禮記·曲禮》“毋不敬,俨若思”注疏強調行為需正直)。
    • 斷:指裁決、判定。《說文解字》:“斷,截也”,後專指司法裁斷(如《周禮·秋官》司寇“掌刑罰斷獄訟”)。

      故“曲斷”直譯為“不公正的裁決”,核心含義為因偏私而枉法裁判。

  2. 文獻用例與釋義

    • 司法語境:特指官吏徇私枉法。

      《資治通鑒·唐紀三十七》載:“(李林甫)凡禦下任數,曲斷無遺。”此處指李林甫玩弄權術,斷案時處處偏私。

      《唐律疏議·職制律》明确将“曲法斷案”列為渎職罪,疏議雲:“曲斷者,謂不依正律,妄引條章”。

    • 引申義:泛指對事物的片面或錯誤判斷。

      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評史家之弊:“或據孤證以曲斷,失考辨之公心。”

  3. 權威辭書釋義

    • 《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157頁):

      “曲斷:枉法判決。亦泛指不公正的判斷。”

    • 《辭源》(修訂本,第1472頁):

      “曲斷:不依法而妄加裁斷。”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1278頁):

      “曲斷:歪曲法律或事實進行裁決。”

參考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曲斷”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語,其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分析。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釋義:

一、基本含義

  1. 行政層面的含義
    指由下層(如鄉曲、地方基層)決斷公事。例如《商君書·靳令》提到“行治曲斷”,強調地方治理效率與中央集權的關系。

  2. 法律層面的含義
    表示枉法判決或徇私裁決。例如明代文獻記載“官徇私而曲斷”,批評司法不公。

  3. 文學比喻義
    部分詞典提及“曲斷”可比喻樂曲中斷,引申為事情突然中止(此釋義多見于現代詞典,如)。


二、用法與示例


三、權威性說明

不同來源對“曲斷”的側重不同:

建議根據具體文本背景選擇適用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暗蔽扳援不謂蒼鹭岑嵒冊頁大料蕩滌蕩兀電石氣氎旃懂門兒獨侑笃終輔車唇齒浮磬鲠峭擱手管公堂廣庭龜瓦規為瑰偉翰林鎬池華重駕誕嬌冶緝盜截蒲濟南生擊搒酒聖镌罰懇言亮閃閃梁楹連轸靈顯流洲镂臂祿位滿清内過能手攀禽類棋局跧竄衢閧乳濁液筲袋飾法蜀魄素蜺坦懷騰還頹放往時顯表惜寸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