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鞲绁的意思、鞲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鞲绁的解釋

亦作“ 韝緤 ”。韝以蹲鷹,绁以牽狗。借指纨袴子弟放浪遊樂的生活。《北齊書·幼主傳》:“屬之以麗色淫聲,縱韝紲之娛,恣朋淫之好。”《宋書·後廢帝紀》:“犬馬是狎,鷹隼是愛,皁歷軒殿之中,韝緤宸扆之側。” 唐 無名氏 《河東記·李自良》:“落拓不事生業,好鷹鳥,常竭囊貨為韝紲之用。” 唐 杜牧 《池州送孟遲先輩》詩:“景物非不佳,獨坐如韝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鞲绁”是一個由“鞲”和“绁”組成的詞語,需分别解釋其含義并綜合理解:

  1. 鞲(gōu)
    指古代射箭時使用的皮質臂套,用于保護手臂。例如《史記·張耳陳馀列傳》中“鞲鷹绁犬”描述架鷹牽犬的狩獵場景。此外,“鞲”也可指機械部件(如“鞲鞴”,即活塞)。

  2. 绁(xiè)
    意為繩索或缰繩,特指拴系牲畜的繩子。如《三國志》提到“大绁系石”,即用粗繩固定石頭。古文中也引申為“束縛”,如“羁绁”表示受制于人。

  3. 組合含義
    “鞲绁”字面可理解為“臂套與繩索”,但實際使用多見于“鞲鷹绁犬”這類短語,代指架鷹牽犬的狩獵用具。後也比喻受制于人或事物的束縛狀态。

建議:該詞屬罕見用法,具體語境需結合文獻分析。若需深入研究,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相關古籍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鞲绁

鞲绁(gōu xiè)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多用于古代典籍文獻中,具有特定的意義。下面将詳細介紹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鞲绁的拆分部首是革(gé),由韋字旁和月字旁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1。

來源和繁體

鞲绁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馬具,特指用于捆綁馬腿的皮帶。在古代,馬匹是人們生活和交通的重要工具,绁(xiè)就是用來束縛馬腿的衣物。

在繁體中,鞲绁的寫法為鞲纈。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一些差異。以鞲绁為例,它的古代漢字寫法為:“鞲緤”,其中“緤”為古代對“绁”的寫法。

例句

1. 他将馬腿用鞲绁綁起來,防止馬匹亂竄。

2. 漢朝的名将霍去病善于馭馬,他經常使用鞲绁來控制馬匹。

組詞

鞲绁可以與其他詞語結合組成新的詞語:

- 鞲绁車:指用鞲绁來束縛牲畜并拉動車輛的車辘。

- 鞲绁旗:指用鞲绁裹住旗幟旗杆并懸挂起來的旗幟。

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鞲绁的意義相近的詞語有紐繩、辔頭等,它們都是用來綁縛或控制動物的裝備。反義詞可以是散放、松散等,表示沒有約束或束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