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正的意思、隆正的詳細解釋
隆正的解釋
(1).高的準則。《荀子·王霸》:“君臣上下、貴賤長幼,至于庶人,莫不以是為隆正。”《荀子·正論》:“凡議,必将立隆正然後可也。無隆正,則是非不分而辨訟不決。”
(2).高而正。 宋 張師正 《括異志·徐郎中》:“ 徐 之鼻,素不隆正。自夢《易》之後,自然端直。”
詞語分解
- 隆的解釋 隆 ó 盛大,厚,程度深:隆冬。隆重(恘 )。 興(塶 )盛:興隆。隆盛(坣 )。 高,高起:隆起。隆穹。隆準(高鼻梁)。 尊崇:隆師。 姓。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正的解釋 正 è 不偏斜,與“歪”相對:正午。正中(峮 )。正襟危坐。 合于法則的:正當(刵 )。正派。正楷。正規。正大光明。正言厲色。撥亂反正。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義。正氣。 恰好:正好。正中(恘 )
網絡擴展解釋
“隆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隆正”由“隆”和“正”組成:
- 隆:本義為高大、崇高,引申為盛大、興盛之意。
- 正:指正确、公正,強調不偏不倚的道德準則。
組合後,“隆正”形容人品高尚、正直無私,常用于贊美人的品德或行為(如“隆正無私”),適用于社會交往、職場等場景。
二、詳細解釋
-
作為準則或規範
- 在《荀子》中多次提及,例如《王霸》篇提到“君臣上下、貴賤長幼,莫不以是為隆正”,指社會公認的崇高準則,強調道德和秩序的統一性。
- 《荀子·正論》進一步說明:“凡議,必将立隆正然後可也”,意為讨論問題需以高标準為依據,否則是非難辨。
-
形容外貌或狀态
- 古漢語中偶爾用于描述高而端正的形态。如宋代《括異志》記載“徐之鼻,素不隆正”,後因夢境變得“端直”,這裡指鼻子從低矮變得挺拔端正。
三、補充說明
- 近義詞:中正、公正、端直。
- 反義詞:偏頗、卑劣。
- 使用場景:多用于書面語或古典文獻,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荀子》相關篇章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隆正
隆正,是一個常見的漢字,常用于表示“莊重”、“嚴肅”、“端正”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隆字拆分後可以分為兩個部首:阝和龍。它一共有12畫。
來源
隆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形狀上像是山高水廣,意味着威嚴和廣大。在古代漢族文化中,隆字曾用于表示尊重與崇拜的情感。
繁體
在繁體字中,隆字的寫法為「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而隆字則寫作「隆」字旁上左右結構,中間有一橫,形似一個張開的大口。
例句
1. 他的言談舉止一直非常隆正,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這場宴會的氛圍十分隆正,每個人都穿着正式的禮服,非常莊重。
組詞
1. 高隆:意為高大而莊重。
2. 隆重:意為非常莊重、盛大。
近義詞
1. 嚴肅:意思相近,都表示莊重、嚴肅。
2. 莊重:意思相同,都表示莊重、不苟言笑。
反義詞
輕浮:意思相反,表示輕薄、不嚴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