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空的意思、枯空的詳細解釋
枯空的解釋
(1).謂枝頭樹葉凋盡。 宋 梅堯臣 《和永叔桐花十四韻》:“湛湛碧井水,其上有梧桐……結實待瑞羽,歲晚半枯空。”
(2).猶空寂。謂萬念皆空。 明 張煌言 《<僧履端詩>序》:“世之闢佛者,率以浮屠氏為外教,而 瞿曇氏 亦往往逃於枯空,謂不如是則非禪也。” 明 張煌言 《<僧履端詩>序》:“ 普陀 端公 者,吾未知其禪理何如。而微吟高詠,絶非枯空者可比。彼豈欲以詩名鳴哉?”
詞語分解
- 枯的解釋 枯 ū 失去水分,水全沒有了:幹枯。枯萎。枯槁。枯榮。枯魚銜索(串在繩索上的幹魚,形容存日不多)。 沒趣味,無生趣:枯燥。枯腸(喻枯澀貧乏的思路)。 榮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空的解釋 空 ō 不包含什麼,沒有内容:空洞(a.沒有内容的;b.物體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話。空曠。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絕後。憑空(無根據)。真空(沒有任何東西)。 沒有結果的,白白地:空跑了一趟。空口無憑。
專業解析
枯空是漢語複合詞,需結合“枯”與“空”的本義及引申義理解:
-
字義解析
-
具體釋義
- 物理層面:形容物體因幹枯而内部空洞。
例:古樹年久失水,樹幹枯空,僅存表皮。
(參考《漢語大詞典》釋義:“幹枯中空”)
- 抽象層面:喻指精神、思想或内容的貧瘠空虛。
例:脫離實踐的理論,終将淪為枯空的教條。
(見魯迅《野草》對“空虛”的文學化表達)
-
詞源與用法
屬偏正結構複合詞,常見于文學及哲學文本,如:
- 宋代禅宗語錄以“枯空”喻指僵化的修行(《景德傳燈錄》)。
- 現代漢語多用于批判缺乏生命力的表達形式(如“枯空的言辭”)。
-
近義詞辨析
- 枯竭:側重資源耗盡(如“水源枯竭”)。
- 枯寂:強調寂寥無生機(如“心境枯寂”)。
- 枯空:更突出“形存實亡”的虛無感,兼具物理與哲學雙重意味。
權威參考: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枯空”詞條,釋義為“幹枯中空”。
- 王力《古代漢語》分析複合詞構詞法時,以“枯”“空”為例說明近義疊加現象。
- 魯迅《野草·題辭》中“當我沉默着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将開口,同時感到空虛”可佐證抽象層面的“枯空”意境。
網絡擴展解釋
“枯空”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自然景象的凋零
指枝頭樹葉完全凋落的蕭瑟狀态,常用于描繪秋冬季節的寂寥景象。
- 出處:宋代梅堯臣《和永叔桐花十四韻》中寫道:“湛湛碧井水,其上有梧桐……結實待瑞羽,歲晚半枯空。”
- 例句:詩中通過“枯空”形容梧桐樹在歲末枝葉凋零的景象,傳遞出季節更替的蒼涼感。
二、心境或哲理的表達
引申為空寂、萬念皆空的精神狀态,多用于佛學或哲學語境,強調摒棄雜念、歸于虛無的意境。
- 出處:明代張煌言在《<僧履端詩>序》中提到,佛家修行者常追求“枯空”境界,認為“不如是則非禅也”,但同時也批判過度沉溺于枯寂而失去生機。
- 例句:張煌言評價僧人端公的詩作“絕非枯空者可比”,表明其作品雖具禅意卻不失鮮活。
“枯空”既可描述自然界的凋敝,也可指代精神層面的空寂,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用法多見于古典詩文,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膀子吊不着墳墓怅塞稱數陳奏沖機初戰戴履箪豆澹如刀筆吏颠日鬥升鳳頭鞋供置還質好事天悭紅埃狐蠱昏濛加車緘保劍客狡害解經激聲酒窟久贊決屍客忤聯辔列姑射理發流氓攣拘勉勖明盛靡迆墨鴨逆竄抛空确然不羣溶蝕山泥深室什不閑市籍漱澣順風張帆疏剔私造帑廥鐵樹開華同出一轍文化參贊享大想像鄉杖鄉正